在我国将发展职业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战略重点指引下,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便明确地确定下来。本文从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作为突破口,全面分析探索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维度和发展阶段,剖析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立足于核心素养起点的中职教师专业化提升路径,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中职教师具有“双师型”的特点及功能,不但要有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又要具备工程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因此,中职教师专业化包括了四层要素:一是专业发展,中职教师在整个教育职业生涯中不断参加专门训练,提升自我从教素质,放大教育职业的优势特点,形成一个向上发展的动态过程。二是专业知识,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有着复合性的特点,熟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前沿信息,解析专业教材及大纲中所要求的目标,认真分析教育对象的学习个性,营造助学的教学环境,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地自我提升,探索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三是专业技能,由于中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所以将今后任职顶岗工作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充分与所授知识相联系,不断将应用理论的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的实践操作技能用教育教学原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四是专业情意,情感教育对于一个成熟的教育学者而言,是与认知、动作技能处于一个水平线的领域,从根本上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性的见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融入学生的群体中,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标。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维度和发展阶段分析
鉴于中职教师这个群体概念而呈现出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等的职业活动特殊性,其内在的专业性使其教育职业按照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性而发展,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独特性,用几何的观点来审视其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将时段发展为纵柱,以内容和水平发展为横柱来反馈出它们之间的内在统一性。通常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入门阶段、适宜阶段、胜任阶段、骨干阶段和专家阶段等五个阶段。其专业发展维度包括实践维度、教育维度和研究维度等三个内容,根据不同类型专业发展分为文化课教师专业和实训课教师专业;特点各异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同侧重点和面,但都汇集到一个共同点就是实现职业教育的优化、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目标。职业化层次分为初级标准、中级标准和高级标准。中职教师文化课不同于普通中学文化课,它的专业偏重职业教育,包含着对职业教育的热爱之情,技能型和应用性的专业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构建专业文化与技能实操相结合的教育机制是中职教师的重中之重;中职教师实训课专业成为学生的技能启蒙者,引导学生通过实训锻炼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有效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等。
三、立足于核心素养起点的中职教师专业化提升路径
目前,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职业认同感低,职业成就感缺乏的状况,虽然有着良好的人格结构,但从情感维度而言,情感价值比较薄弱。为此,要探索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具体路径,较好地培养和提升中职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1.改革中职教师培训机制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求,要改革和完善中职教师的培训机制和体系,明确中职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升中职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由于中职教师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担负着不同的工作职责,这就对中职教师培训体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根据中职教师的工作实际,针对性地拟定具体的、细化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与学科专业知识、专业课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等相契合,使中职教师能够在不同的培训内容中获得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
(2)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基于大多数中职教师有参与培训的需求,要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师培训的投入、从资金、规模、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使中职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充电”机会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