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班主任思想引领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思想引领的必要性根源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标
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及归宿还是人的改变及发展。班主任,是对一个班集体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健康、生活全面负责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是班级学生成长的精神领袖及人生导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其职能定位看,更加凸显“育人”功能。换句话说,班主任工作本质是塑造人的、高尚的、复杂的育人活动。从哲学角度上说,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就在于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可塑性。人发生改变的根本动力在于通过外界环境影响、自我学习、他人帮助等形成系统价值观,并在此价值观影响下,外化为实际行动。因此,班主任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学生行为才能不断完善。换句话说,改变思想,才能改变行为。班主任只有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才能真正影响学生行为改变,达到“育人”目标。因此,思想引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本质的必备素养。
(二)思想引领的紧迫性根源于中职生精神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现实的困境在于中职生依然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主要表现在:
1.学业不佳,成功感缺乏,自信心不足。大部分中职生由于初中学业成绩差,在老师、家长的忽视、批评、指责下成长,对学业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足,学业上缺乏成功感,比较自卑。实际上,他们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渴望获得理解和尊重。
2.行为习惯有待纠正。中职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是成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恶习,有些是学生无意识的效仿等,学生的这些行为习惯需要得到老师正确的指引。
3.青少年特殊成长期。中职生普遍是15、16岁的青少年。他们精力旺盛、对事物敏感,但也比较叛逆,遇事比较冲动、急躁,思想观念有幼稚和偏激的一面。对待这群成长中的青少年,更需要班主任更多精神关怀及思想引领,指引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4.社会多元价值观影响。中职生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及行为影响。他们需要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因此,从以上对中职生群体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班主任要塑“心”,才能管“行”。塑“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思想引领的过程。
(三)思想引领能力的提升是中职班主任素养提升的必然需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五大职责。其中第一条为做学生思想工作职责,具体表述为“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经常会听到班主任发出这样那样的疑问,例如:有的班级制定了严格的班规,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还是“顶风作案”,毫无顾忌,班主任无计可施。又如:有的班主任在组织活动中,不知如何动员学生团结一致,取得好的效果。再如:有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总觉得不知如何下手,才能达到打动学生,转化学生的目的。因此,提升中职班主任思想引领能力是班主任素养提升的必然需求。
二、中职班主任思想引领能力的现状
思想引领能力是班主任必备专业能力之一,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班主任思想引领能力如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对周围班主任们的调查,访谈,班主任思想引领能力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思想引领缺乏“高度”
中职班主任不同于普通中学班主任,一些教授专业课的班主任毕业于综合性大学,而非师范类大学,因此,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知识储备不够,造成班主任工作困境。面对班主任工作实际中的问题,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工作缺乏前瞻性,对学生发展没有远景规划,对德育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缺乏理论储备,看不到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治标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