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高。近几年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在呼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还是课程与教学方法等技术层面的探索。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探索行之有效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成为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内涵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强调认知过程和职业能力的结合,体现“强化实训、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
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类型
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我校与广州友才教育集团签约培养“友才人才”,设有“学前教育友才专科班”和“学前教育友才本科班”。
我校每年根据广州友才教育集团的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广州友才教育集团旗下的幼儿园培养订单式人才,共同完成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二)引园入校模式
我校与湛江一些幼儿园共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实现“四个合一”,即“基地、教室合一,学生、教师合一,教师、导师合一,育人、创收合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实践基地少、难、远的问题。
例如,我校将在就近的湛江市第六幼儿园建设一些实训室,如蒙氏教室、保育室和舞蹈室等,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利用这些实训室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我校不在实训室上课,该幼儿园也可以利用我校建设的实训室组织教学,幼儿园教师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学习。
我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如幼儿园借用我校的大操场开展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利用我校的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资源进行科学课教学等。
我校与共建幼儿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学习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同促进实习就业、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估,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此种模式,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对我校来说,此种方式大大减少学生外出见习实习的麻烦;对幼儿园来说,见习实习学生同时可辅助幼儿园的教育保育工作,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实现学校、幼儿园与学生三方共赢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三)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模式
1.走出去
一是我校教师下园为幼儿园家长和教师提供幼儿教育咨询服务,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家长开展系列讲座,主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学前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家庭教育”“家长的困惑”“让游戏进家庭、进幼儿园”“微课课堂”等。
二是我校教师为幼儿园提供理论性指导,共同开发特色园本课程,为幼儿园活动设计提供意见。
三是我校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参加园务会议、备课活动、幼儿园专项活动及参与班级听课活动,全面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分享活动等各个环节,了解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条件下幼儿园对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
四是我校为需要提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适度减免她们的学费,并帮助幼儿园进行师资培训,让需要提高理论学习的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我校学习。
五是我校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技术服务支持,开展科研合作,联合进行园本教研。
2.请进来
一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承担我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如综合环境创设(手工制作)、幼儿故事、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表演等课程。
二是聘请幼儿园教师给我校学生开讲座,如“幼儿园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