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聘请幼儿园教师指导我校学生的技能比赛和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
(四)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成在校学习和幼儿园实践两个阶段,并交替进行的模式。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学交替模式分为“在校学习+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习+回校继续读大专/本科+进行社会实践”五个阶段,或概括为基础阶段、实践阶段和能力提升阶段等三个阶段。
1.“3+2”中大专连读模式
“3+2”中大专连读模式是我校与广州友才教育集团合作推行的一种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去幼儿园实习,分别是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实习期各半年,第四年回校继续读大专,加强对学生从业资格的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五年是进行社会实践学习。
校内学习主要以理论和技能培养为主,辅之以实训性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课程的设计立足于幼儿园的岗位需要,在幼儿园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
“3+2”中大专连读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完整的教育,既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又进行专业实践,同时提升学历,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同育人的作用。
2.“3+2+2”中高本连读模式
“3+2+2”专本连读模式——“友才”卓越(园长)本科班,是我校与广州友才教育集团将推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招收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制七年。总体在校学习五年,带薪顶岗实习一年半,毕业社会实践半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中职阶段:共三年,其中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第三年顶岗实习;
(2)高职阶段:共两年,其中第四年、第五年上半回校学习,第五年的下半年顶岗实习;
(3)本科阶段:共两年,其中第六年、第七年的上半年回校学习,第七年的下半年为社会实践。
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保障
(一)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课堂实践、实训、学生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和校外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
第一,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教育技能技巧训练、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园游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第二,我校建立了91388部队幼儿园、树童香槟幼儿园,湛江市第六幼儿园,麻章城市阳光幼儿园、广州友才教育集团等校外实践基地。遵循“课堂实践教学—教育见习—毕业综合实习”的多层次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模式,将集中、分散、定期、随机的课堂内外见习实习结合起来,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原则上计划一年级下半学期见习一周;二年级上学期见习两周,二年级下学期实习两周;三年级上学期实习一个月;毕业实习半年到一年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和澳大利亚“能力本位”的职业理念,有效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推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派学校老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每学期安排一个月的实践学习,参与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流程。另外鼓励我校老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如幼儿园园长证书、幼儿园保育员证、育婴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蒙特梭利教师证,鼓励老师成为创业型老师,既是高校教师,又有自己的幼儿园。我校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和参加学习进修,提高专业能力。
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成效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得到了学生支持、幼儿园认同和企业认可。这是一种良好的多赢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有利于幼儿园促进教职工专业成长,有利于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收到理想成效。
第一,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 ”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体悟到作为幼儿教师的价值,增强就业的信心,实现对口就业。
第二,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有利于教师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冲突,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教研成果转化。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名列前茅:学生参加湛江市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幼儿体育活动设计获得第一名,艺术教育获得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参加湛江市2018年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李燕同学荣获艺术教育一等奖;教师2017年获得湛江市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个一等奖,其中陈凯莉老师获得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
第三,解决了我校实训基地缺乏,教学缺少实践的难题,同时,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减少岗前培训的成本。教育集团旗下幼儿园可以依托我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幼儿教师注入新的成长活力。
总之,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具有传统培养模式不具备的优势,是我们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遵循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