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营造人际审美关系:“息”
墨子关注到音乐令人“息”的作用,体悟到音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对幸福人生创造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墨子在《三辩》中谈到音乐等艺术审美活动的审美解放功能:令人放下现实中的顾虑和烦恼,平等地接受理式世界的审美观照,形成“非压抑性”的人际氛围。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校园审美文化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人文性,调节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校园环境之间身与心、情与理的矛盾,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
人是有感情、个性、欲望和思想的生命体,校园审美文化所营造的“非压抑性”氛围,是师生心理得到解放的重要途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伊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品位”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具体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实施以人为本激励机制,夯实教师可持续发展基础”[9],在教育教学中力求摒除传统不平等式师生关系桎梏,处处体现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对话关系。除了遵循规范性的道德教育和组织制度以外,通过开展“十大歌手大赛”“经典诵读”“荧光长跑”“顺职达人”等校园文化活动,同学们的个性情感在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得以展现和释放,从中感受到作为个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青春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和积淀。以“葫芦丝艺术展演”为例,许多学生和教师们同台竞技。在采访中有同学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因为“老师们经常鼓励我们,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师生以平等的沟通对话方式、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内在精神构建了真诚而有效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才能启迪学生的灵魂深处,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
4.美化校园景观环境:“求美”“求丽”“求新”“求乐”
校园审美环境是校园审美文化的物化形态,是师生校园活动的审美空间。中国人有其自身的审美经验维度,以体认、践履为基石,以实然、自然为理想状态,在“各得其分”中达抵“物我两忘”境界。因此,学校应在景观文化规划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尤其是蕴涵中华美学精神的学习环境,需要从墨学“求美”“求丽”“求新”“求乐”的具体审美要素,以及艺术审美活动使人息、令人安的审美个体性等出发,营造包含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在内的、具有求变性和多样性的校园环境。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整体呈“纯净、理性、优雅、现代”的布局,在规划上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内在特质,而且彰显了美观实用、功能完整等外在特点。“智慧门”“日景”“六艺”“天鹅居”“墨子像”等人文景观,处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哲学理念。以学校标志性景观“智慧门”为例,不仅采用了融古代熏香球技术和现代铸造工艺为一体的造型,而且以十二节大台阶、二十四节小台阶体现节气时令,以易经八卦和水元素展现传统文化精髓,希望学生在学校能见世面、聚智慧。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校训,并在教学区树立起墨子塑像,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继承和发扬“中国职业教育鼻祖”墨子的教育思想,实现从“教育”升华至“化育”,营造了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pdjh2017b0796);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5284);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度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青年课题(WHSZ15QN 005);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重点立项“《墨子》技术美学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注释:
①见《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又或《史记·孔子世家》中就详细记述了孔子向师襄学琴的历程。
参考文献:
[1]任继愈.墨子与墨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7.
[2]谭家健 孙中原.墨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8.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2015-9-15.
[4]汪瑞林 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6-9-14(9).
[5]吴舒婷.全媒体时代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5-49.
[6]杜卫.美育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25.
[7]方东美.生生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2-306.
[8]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编丛(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9]夏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读本[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24.
责任编辑 魏家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