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阳刚之气。理性思维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讲究的是逻辑性,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对于人的工作和生活,理性思维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是最重要的一种精神认识和把握方式。现代文明的昌盛发达,依赖于理性思维。我们处在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每一位教师,不能不去思考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学到了什么。比如:几乎成为社会焦点的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子女如何处理好与父母及其他亲属的关系;时下诱惑和挑战多多的日常交往中,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应对各种诱惑、挑战甚至陷阱;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学习及升学中,如何学得有动力有成效;在急功近利盛行、人心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兼顾当前与长远、义与利、公与私等,都需要理性思维光辉的照耀。因此,强化理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应当作为育人工作之急。
什么是理性思维呢?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著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得主之一丘成桐院士在最近几次演讲中强调,语文训练是学者的第一步,要以情感之心发现科学之美。而应用文写作中的理性思维就是按合理的顺序排列,谋求文章的合理布局,要注意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因为严谨的逻辑性不仅能使文章突出论证的观点,更能使阅读者准确地读出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快捷的途径。
一、当前应用文写作存在问题
1.文章条理不清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层次不清”等毛病,表面看是一个语言问题,而实质却是一个理性思维问题。如果在写作中我们能通过严谨的理性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按合理的顺序、合理的布局排列出来,做到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用语得体,就会使读者读懂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达到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2.观点不明确
大多数应用文写作要求“一文一事”,因此,在写作中要运用理性思维使主旨明确、突出,就必须做到表达意思集中,否则,东拉西扯,内容芜杂,就难以使读者抓住中心、领会主旨。
3.语言口语化
其主要表现就是大量使用口语化词语,随意使用方言、俗语和新词新语。如一份学校通报的导语写道:“最近,个别班级……很不像样子。”在应用文中使用很口语化的词“很不像样子”,显然有失庄重。
4.用语不得体
得体是指应用文的用词、语气、语体风格与行文目的、使用文种、接受对象、使用场合等相适应。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写作中学生往往把握不好应用文的用语。如在请示的写作练习中,一位学生请求总务处同意延长开灯时间,在结尾写道“此事紧急,希尽快加以办理”。“希”一般用在下行文中,上级对下级的要求,用在这里有命令的意味,显然是不妥的。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方法
应用写作是与文学写作相对的另一类文字写作。文学创作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独特的生活意境、抒发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从而起到鼓舞人、教育人、娱乐人的目的;它可以用虚构、想象、夸张等手法,创造典型,不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一一对应。而应用写作则不同,它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主张,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有一说一,不允许虚构,以便取得直接的行动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贯穿理性思维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用理性思维去对文章谋篇布局、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模式思维
在应用文写作中,往往都提到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步骤、格式的规范性等,有常用的语言及固定的开头、过渡、结尾等形态。掌握了写作要求,也即是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对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格式的规范,即每一种文种在写法上有大体的结构模式,不能随意变更。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使用文种的规范性。即办什么事该用什么文种,有大体的规定,如召开会议可用“通知”而不用“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