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便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突出了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这也是职业院校应有的内在属性。从2002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至今,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邮院基于“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研究并实践了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双轮驱动、政府管理与企业办学为双轨运作的“双驱双轨”高职教育模式。
“双驱双轨”,凝练的表达,却道出了调结构、转方向关键时期,邮院对通信行业人才培养的全新定位。“双驱双轨”高职教育模式全面推行以来,邮院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强化,实现了差异化办学和可持续发展。
1. 双轮驱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
做职业培训的学校并不少,然而,像邮院这样,把培训做成学校的半壁江山,双轮之一的,却并不多。多年来,学院紧贴通信行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发展。
学历教育之优、之强,既体现在学院的办学成果上,也体现在育人成就上。2015年,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邮院榜上有名;2016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邮院同样在列。在专业建设方面,通信类专业建成省级示范、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各1个。邮院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移动互联网专业群、信息服务专业群,培养层次和形式包括全日制普高招生、“3+2”中高职衔接、“3+2”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3+1”中外合作办学、在职学历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牵头组建“广东通信职教集团”“中国通信服务职教联盟”,建立了37个校内实践基地,与广东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59个校外实训基地。办学近七十年,邮院的信息通信类人才培养规模位居省内前列,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自2014年以来,邮院师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累计获奖256人次;2015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名列全省公办高职院校第一。
职业培训之大、之强,既体现在学院的组织架构、课程门类上,也体现在培训的规模、效益和质量上。目前,学院设立了四个培训事业部、客户服务部、经营管理部,开设前沿发展类、通信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十大类培训课程,形成了“1库10类”共1250门线下培训课程和1350门线上培训课程库,建立了由内部师资、企业内训师、名校师资、职业培训师等组成的超4000人的培训师资库,培训形式涵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到校上课培训与送课上门培训等。培训客户包括通信运营商、服务商及各大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客户数300多个,服务区域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地区。由此,邮院形成了职业培训、技能认证、技术研发、在线学习等专业化培训服务模式,职业培训规模由2011年的19.6万人日增长到2017年的66.5万人日,2017年职业培训收入突破1.92亿元。
2. 双轨运作,教育理念与企业思想相得益彰
从本质上来说,学校和企业有各自的特色和属性,也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不是一件易事。多年来,邮院的学历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指导,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按教育规律办学。同时,学院又实行企业化管理,按举办方的要求进行组织设置、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自主管理权限。
政府管理和企业办学的双轨运作,使邮院不断反省自我,置身教育体系,又以企业视角审视自身。随着企业理念的引入,传统的教育在邮院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邮院形成了全新的办学方式。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邮院将教育家的理念与企业家的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在办学过程中,讲成本、讲效益、讲品牌,建立起动态的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调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市场、进行教改的内在动力;构建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2大类评价指标和36个管理程序,健全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成效十分显著。
由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轨驱动、政府管理和企业办学的双轨运作,邮院形成了“双反哺、双推动”的发展成果和学培融合的大格局,实现了1+1>2的效果。
校企结合,形成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凝聚、整合、共享资源,是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及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如何让每个学子都能接受高质量、高水平、适合自身需求的职业教育,是邮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智者总是顺时而谋,因时而变,邮院通过深度融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学校内部办学活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校企深度互融的态势,在跨界中融合,在融合中新生。
1.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如今,邮院是广东电信、广东联通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这样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有59个,涵盖了学校各个专业,充分满足了学生实习、教师社会实践的需求。
在与知名企业密切合作的过程中,邮院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在合作中与企业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即打造品牌专业,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企业捐赠、设备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学校以通信类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