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舞蹈进校园”在教育界中受到广泛热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文化素养”,依据会议精神的指引,我校为学生开设了舞蹈课程,在校园中开展舞蹈教育,是国家推进美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帮助学校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需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舞蹈教师,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设出更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舞蹈基础素养。
本文以中职舞蹈课趣味性教学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职舞蹈课程教学的现析,阐述了开设舞蹈课程的必要性,探索了舞蹈趣味性教学的实践运用,以提高中职舞蹈课趣味性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浪潮不断高涨,中职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一门职业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品格塑造,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大部分中职学校能够因势利导,开设中职舞蹈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舞蹈基础较为薄弱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通中学,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入校前未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学习舞蹈则是越早越好,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岁至18岁之间,总体年龄偏大,骨骼发育基本健全,而身体的柔韧度,动作协调能力与肌肉控制能力,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其中有部分学生的协调力与身体软开度条件相对较弱,所以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导致中职舞蹈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舞蹈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
由于中职学生舞蹈基础总体偏弱,对于刚刚接触舞蹈的学生,需从基本功训练课程开始,而基本功训练课比较劳苦,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肌体的疼痛,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单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忍耐力和坚持力普遍不足,较容易对舞蹈课产生紧张,厌倦的抵触心理,对于舞蹈教学带来了消极因素,最终学生也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中职学校开设舞蹈课程必要性
(一)舞蹈课程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素质
舞蹈课程的训练是一种基础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体验、使得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与舞蹈动作的美感相融合,用肢体语言抒发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舞蹈表现能力。使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体态美的感受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审美品位。
(二)有效改善学生的形体条件
当下的中职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发育时期,因功课学业的繁重,较少进行户外运动,而忽略了身体机能的培养和锻炼。舞蹈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基本功把杆形体训练、软开度训练、舞蹈组合训练、体能训练等等。这些一系列的舞蹈课程训练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肌肉能力、柔韧性、灵活性、节奏感以及身体协调能力,课程中及时发现与纠正学生肩、胸、腰、胯、腿等部位的不良姿态,从而培养高雅气质,良好姿态,端正仪表和优美舞姿,帮助中职学生塑造理想的形体姿态。
(三)舞蹈艺术对中职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交往的距离,但虚拟网络世界阻碍了当代学生在现实世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多样化与灵活化,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纽带,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以舞会友”培养团队意识和自强自立、互助互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这个纽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同时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
四、中职舞蹈趣味性教学的实践运用
中职舞蹈趣味性教学,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首先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为基础,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享受舞蹈所带来的乐趣。
(一)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舞蹈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