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例子可供参考。根据国际化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要围绕专业知识设定核心课程,并将雅思课程融入教学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运用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更新国际班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调整国际班会计人才的培养战略是我国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对培养涉外会计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师资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从事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的教师严重缺乏,多数教师是由国内会计教师直接转型,通过先自学后教学或边教边学的方式去教学生。由于授课教师普遍缺乏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教学与交流的能力,与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也很少,所以在国际班会计授课过程中往往不主动地在课程中融入国际性主题、内容和国际先进科技文化成果,造成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五)考核方式单一
国家提出的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工作要求,对专业目前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中,如何摒弃传统的在教室完成纸质试卷并以此决定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逐步实行过程考核与项目任务综合考核、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等,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四、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的探讨与策略
随着中职财经类国际班办学规模的日益增大,学校和专业的发展需要,学校要结合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探讨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
(一)“专业特色”与“国际特色”相结合
国际班会计教学是指为了适应全球发展一体化和中国高速发展对国际型人才和涉外会计的需求,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举办的国际教学模式。一般由国内学校承担教学管理,按照国外的会计准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英文教材,采取双语及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培养涉外会计人才。
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要紧密围绕教学要求,强调“专业特色”与“国际特色”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国内会计学理论的同时了解国外会计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培养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熟悉国际经济、金融惯例,拥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活动能力的涉外会计人才。
此外,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要根据合作办学国的会计准则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与该国的课程标准或职业技术资格标准相融合。以东莞理工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商务英语国际班为例,该班的会计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除相应的会计知识外,还增加新西兰会计准则、新西兰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新西兰股票市场资料、会计与新西兰商业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新西兰会计专业的实际,学生以后到新西兰怀卡托学院深造时也更容易实现对接。
(二)构建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模式
构建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模式,开展中外实质性合作,教学与课程设置必须与国际接轨,要按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发展学校和专业的教学理念,通过专业调研、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专业实践、双语教学、反馈评价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实践探讨,探索培养中职财经类国际班涉外会计人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和专业学习兴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中职财经类国际班会计教学的改革。
校企(特别是涉外企业)之间、国内外院校之间共同开发专业和建设课程,是突出会计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实现中职学校财经教学国际化的基础。
一是可以将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与相关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对教学计划进行整体优化,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
二是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会计资格证书课程,了解国外企业会计实务内容,以国际职业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使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会计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开拓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以东莞为例,《东莞市高技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每年选定不超过1000名就读国际班的中职或高职学生到境外高等院校进行实习交流3~6个月,由市财政每人每月最高资助人民币5000元;鼓励国际班学员学习期间考取国际技能资格证书,学习期满毕业后给予每人补助5000元。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中职财经类国际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