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学习是人的本能行为,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开发学生智能和技能,又能让学生学得自在、愉悦、展示生命活力的教学方法,是现阶段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许多中职教师苦苦探索的目标。在众多的教学法中,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基本原理、某一研究对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弄清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目的。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包含了经济管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实际操作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因而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经过长期尝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了讲课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要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偏离目标、费时低效等现象,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方面,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形式而没有内容,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控;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缺乏参与讨论的正确方法,从而致使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一无所获。
二、存在问题
(一)教师的问题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设计讨论问题,问题设计或过于简单,不具备探究性,没有讨论价值;或者过于高难,学生望而止步,没有参与的能力和兴趣。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3.时间把控不适当,合而无质
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很多教师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几十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营销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营销案例也不能少于2~3分钟。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又过多,影响后续的教学任务,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合而无质。
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
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
5.评价不到位,合作效果低
评价不到位,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有的教师在各小组汇报时一味说“很好”或单纯说“这一组最快”,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误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