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德育教学与活动,构建中职德育体系
中职学校在创建德育特色、德育品牌时,看重的是大型的学生活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德育课堂这种既常规,又无明显效果的德育教学,则被忽略不计或是与活动截然分开。但是道德教育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落实在学生身上都是整体的。这个整体包括学校的德育活动、德育课堂、专业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以及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学校的每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因此,德育教学和德育活动不应割裂,教学要为活动服务,活动也要对应于教学,两者要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有机整体。
德育又是逐渐渗透、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需要长时间与学生接触,才能效果显著。目前,中职德育课每班每周2节,教师与学生每周只见两次面,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相互之间的了解,又如何期望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呢?学校在安排德育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将教学与活动融合在一起,促使德育课教师更多地参与各类活动,同时允许教师自主选择教授某门德育课程,便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使德育课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以活动与体验教学为主的德育课堂
道德教育,要针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每一环节来开展。目前的德育课堂更倾向于传授关于道德的知识,而不利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获得。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并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适宜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反思和提高。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自觉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创新德育课堂。课外,教师还要多参与学生的生活,及时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行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获得体验,形成良好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三)教师要在自主学习中实现专业发展
一个理想的德育课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需要有敏感的社会触觉,需要有灵活的教学手段,更需要有不断学习的坚强毅力,但是过高的要求也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在整个社会追求物质享受时,单让德育课教师追求过高的精神享受是不可能的,教师也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真实的人,同样承受着社会变革的冲击。此时德育课教师要明确自己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名德育教师,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教师要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态度及为人的准则,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探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必须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去分析这些现象和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解释这些现象和问题,从而实现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