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呈现句型,深入对话教学
1. 梯度设计,引出句型。热身环节主要是复习大量的时间和动作短语,最后呈现的时间是7:15,马上板书7:15,让学生读7:15,加上介词at,让学生读at 7:15,老师伸个懒腰,学生就会说get up at 7:15,最后引导学生说I get up at 7:15整个句子。T: I get up at 7:15, When do you get up? 找学生回答。本句型呈现从 7:15→at 7:15→I get up at 7:15→When do you get up? 这样四个梯度,由简到难,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新句型。
找学生回答When do you get up?该问题时,让全班一起问:“XXX,When do you get up?”S:“I get up at …”回答完之后,该同学迅速再找另一个同学站起来,全班一起问“XXX,When do you get up?”S:“ I get up at ...”这样的对话设计,每个人全部参与其中,有助于新句型的理解和掌握。
2. 与学生进行深入对话。T:“When do you get up?”有的孩子回答“I get up at 7:25/7:20/7:10”,此时,如果简单的评价比自己起床早的孩子说“You are earlier than me”,这样评价没什么意义,倒不如表扬他是“You are a hard working bee”。如果是比自己晚起的,还可以幽默地开个玩笑“You are a Lazy Bone.你真是个小懒骨头”。只有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与学生交流一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层层引出新的语言点,才能体现英语学习的“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思想。这样的对话才最真实、自然、有效,对孩子的语言交流功能有个引导作用。
三、创造情境,灵活操练,强化对话教学
因为本课是问孩子们的一天时间,所以设置“Interview”环节,谈论师生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真实情境,使全班同学都会运用本课的重点句型,并会用自己的时间来表达该句型。
1. 学生interview教师,学会用短语替换该句型。句型教学中的交际性操练是指运用句型开展信息沟的交际性对话。根据本节课的板书,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的一天作息。因为孩子们比较渴望了解老师的一天日常作息,同时学生能够因自己的问题得到老师的亲口回答,所以提问的积极性异常强烈,使学生会用8个短语替换该句型的目的也达到了。
2. 教师interview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时间来表达句型。根据板书,老师随意拿着一张单词卡提问同学,比如拿着一张“go home”单词卡,全班同学问:“XX,When do you go home?”S:“I go home at…”继续提问其他同学,再换一张“have dinner”单词卡,全班同学问:“XXX,When do you have dinner?”S:“ I have dinner at...”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操练不仅能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提问“go to school”、“go to bed”时,把不同学生的时间一一列在黑板上,最后问Who goes to school earlier? 继续追问Who goes to bed earlier?慢慢引导,因为他睡得早,所以他就自然到校早,自然得出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通过这样真实的日常起居时间,并进行分类对比,得出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自然并不突兀,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进行了没有痕迹的渗透。
3. 学生interview教师的其他时间,拓展提问能力。让学生提问之外的问句,目的是拓展孩子知识迁移和提问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培养。比如有很多孩子都会这样问:“When do you brush your teeth?”“When do you watch TV?”“When do you watch news?”“When do you have a bath?”“When do you make PPT?”……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提问的句子也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语言输出量。
4. 全班同学interview某一同学。让一个同学站在台前,同学们自由提问该同学的作息时间,由于是自己的同班同学的真实作息时间,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很强烈。
只有句型操练的形式多样化,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句型操练如果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课堂对话教学的效果。
四、设置任务,拓展对话教学
1. 引导学生文本输出。本课标题就是“My day”,所以让学生输出各自的“My day”是本节课语言输出的落脚点。首先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自己的Teacher XX’s day:“Hello everyone, this is my day. I get up at7:15, I brush my teeth at 7:18, I have breakfast at 7:30, I have class at7:50...”学生再各自说自己的My day,这样的文本输出,正好符合本单元的主题。
2. 注意文化的渗透。比如,引导学生了解一所英国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英国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通过提问教师的形式,完成表格,从而了解英国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等心理特点,引入该环节的教学,既渗透了文化知识,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