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式多样———活动求效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各种活动来加以深化和巩固,这说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道德认识和丰富道德情感是多么重要。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开展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占领德育阵地。通过围绕各月的教育专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尊师长、守纪律”、“爱祖国、继传统”、“讲文明、乐助人”、“学本领、做主人”等教育,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自觉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
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开展爱心活动。举办“献爱心”、“化废为宝”、“垃圾分类”、“我爱大自然”、“寻足迹,创未来”等主题活动。
坚持从身边的典范、生活中的闪光点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教育熏陶学生。大力宣扬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使学生学榜样,赶先进,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抒发跨世纪的新一代热爱祖国之情,激励他们勇当跨世纪的主人,树立跟“雏鹰齐飞”的远大志向。此外,根据少年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寓教于乐。
四、校外延伸———活动互惠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家庭生活的渗透和父母言行的示范等,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是德育的重要手段。
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如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等,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
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年召开两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办好家长学校。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体育运动会、重大纪念日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到校观摩,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利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准确的定位,也利于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克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粗暴的作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进行学校—家庭教育有益尝试。一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机制,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二是让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加强学校周边文化环境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学校与派出所、消防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聘请专区民警、消防队官兵为学校德育校外辅导员。使学校德育活动教育在校外得到延伸,大力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的生成、发展。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要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共同中介,积极创设求实、求真、求效、互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脉搏,体验成长的快乐,实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