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杜威在解释兴趣的时候有一段话:“兴趣这个词,从英文词源上说,含有居间的事物的意思——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联结起来的东西。”这里的根本含义就是使学生与知识“建立关系”。使学生与知识“建立关系”必须让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经验或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即使抽象的知识也不例外。
那么,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建立联系,让信息课堂融汇到实际生活中,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从纯技术领域到生活世界。比如:在信息的发布与评价中,纳入学生最感兴趣的QQ、微博;在数据库的学习中纳入淘宝网等等。
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信息的获取中,让学生从同学、老师中收集其对体育节的感言。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进程这一内容时,让同学们自编自演各个时期人们信息传递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又如在《数据库》的学习中设计:预习,找到数据库的优势。大量、高效、优势……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能管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接下来,完成课前预习的第三题:打开百度网页,在搜索栏中输入“数据库魅力”,单击“百度搜索”按钮。大家看网页提示“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2220000篇,用时0.025秒”。怎么样?不仅找到的网页很多,而且速度非常快。从中引出:搜索引擎的后台就是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还知道在哪些应用上可以直观感受到数据库的数据量大、速度快?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也很有兴趣。
实现教学任务的生活化:从书本内容到学生生活实际,在学习认识多媒体技术这一内容时,我让同学做一个你来设计一下最新智能手机的愿景。后来综合评价,他们发现他们想要的智能手机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实现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从学生学习细节到全过程,实现基于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