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诚信”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立身的根本所在。我校提出“勤俭诚信做人”,把“做人”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四字校训的基本内涵,细化到学习、生活等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践行。新学年新生到校的第一课,就是校长上的校史校训课,让每一个学生懂得,要成才,首先从“做人”开始。学校还通过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墙报、社刊等形式深刻领会校训的内涵,让同学们确立“做人”方面共同追求的目标。曾博士每年都有几次回梅到校,我们都会抓住有利时机,让他给学生作报告,以激励学生勤奋读书,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平时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有针对性的用“宪梓精神”激励学生。对“尖子生”通过曾宪梓博士争创名牌,永不满足现状的事迹鞭策他们不断进取,争创佳绩;对后进生,用曾博士当年靠一把剪刀、一把尺子起家的创业史鼓励他们,以自信、自强的意志品德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二)倡导学生自主发展,塑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校实行学生全员住宿制度,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空间。在生活上,他们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得学会一切自理。在老师、宿管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学会动手处理个人事务,学会科学安排时间,学会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如班级宿舍的纪律、出勤、卫生的“流动红旗”评比基本上由学生负责检查评比,团委会学生会指导建立勤工俭学小组、校园文明劝导队、学习帮扶小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开展“为同学服务、为班级争光”、“我为校园添春色”、“宿舍—我们温馨的家”等活动。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自主发展”教育,更多的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竞争意识方面。学校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把节假日让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理安排自习课,引导学生自主消化疏理所学知识。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创建亦师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与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人人确立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付诸于行动,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发挥管理效能
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人为本,还要做到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教师的积极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创新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系,形成“层级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三个轮子一齐转的管理网络。
(一)实行层级管理,使学校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是学校领导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起关键作用。学校领导以民主、稳健、踏实的作风管理学校,以敬业奉献、廉洁高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人心,以人格魅力、深厚情感凝聚教职工。学校行政既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又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行政人员既要管好分管的部门工作及身边人身边事,又要落级协助年级组长抓好年级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人。
强化年级管理,为年级组长提供更多的管理权限和更大的自主管理空间,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聪明才智。实行分级教师值日制度,全天候管理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动态,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务科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负其职。
(二)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教代会的作用
坚持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制度,激发教职工当家作主的热情,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才干,鼓励教职工积极提交提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对涉及学校发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设备、教职工福利等提案交由教代会讨论,学校根据每条建议,有条件的及时实施,条件不成熟的分步解决,暂时无条件的向教职工解释、说明。
(三)积极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使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
具体办法有:建立班级、宿舍自主自治制度,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学生自行组织社区服务等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支持学生自行开展主题班会,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民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量化评分,以颁发流动红旗、评先进班级等争优创先等形式,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坚持实施劳动、纪律、卫生、早操、课间操、出勤、宿舍内务等内容的评比制度,发挥班级量化管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