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成长过程看,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极为关键,而小学语文教学则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承担了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激发欲望,使学生想说
1. 激趣引入,引发说的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若能在引入新课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教学艺术。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精心地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望,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使他们想说,有想说的内容储备,有强烈发表意见的欲望,把“要我说”变“我要说”。这样,课堂教学便处于兴趣盎然的互动氛围之中,这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
2. 丰富内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拓展教材资源,创新教学内容。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要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美丽转身,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达成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由“教课文”变成“教语文”的共识,引导学生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果仅仅是为教教材而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那么,学生便觉枯燥,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利用好课文中设置的题材,更要在这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口语交际”的衍生资源。如,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丰富“交际”形式,引发热门话题。小学语文S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很丰富,可开发和拓展的题材也很多,我们要借助这些资源,丰富“口语交际”的形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训练专题为切入点,着实找准“口语交际”的激趣点,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望。在低年级,可以发掘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话题,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引导他们把话说清楚,把事情说明白。中高年级,可引导学生写演讲稿,拟采访报道,编课本剧等,训练学生的编、导、演、辩的能力,同时,以班为单位,选择性地开展开辩论会、相声表演、演讲比赛、演课本剧、才艺展演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而最好的激趣方法,无疑是选择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
二、营造氛围,树立信心,使学生敢说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表达氛围,给学生搭建敢于发言的平台:一是倡导师生间民主平等的互动意识,特别是在言语、情感上我们要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二是让学生学会放松交际的表情,以“我能行”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与人自然交往、自由表达的习惯;三是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真情表达。在课堂上,我们要大力推广:敢说就是最优秀的,说错也是成功的开始,敢发言都是好样的!这样,学生惧怕说错被同学取笑的心理障碍被排除,想说敢说就得以实施。其次,要铺设说话的平台。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好中差各类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可以采取个人展示,同桌互动,小组交流,回家跟爸爸妈妈汇报等多种形式,为儿童创造口语表达机会,培养他们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对说得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或者错的,给予指点纠正,并且热情鼓励,细心引导,使学生有一种敢于交流表达的动力,形成大家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局面,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互动。
三、指点引路,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说
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前,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尽量做到: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大方,不东张西望,始终保持专注的神情;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还可适当运用手势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