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政治课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认知具有情境性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形式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从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点入手,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
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也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中国的和外国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丰富内容。当我们要从无比丰富的生活海洋中选取素材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政治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于社会生活、理论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统一。
[案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播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
情境源于生活而非书本,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正是把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大致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分析教材:在创设情境之前,先研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知识点的相关背景。知道了教的是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展开教。二是分析学生,教师一般需要思考的是学生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哪些经验能为学习所用;另一方面是学习之前已经有了怎样的基础,之后将为什么做准备以及凭借教学经验思考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突出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从学科知识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
学生对政治课的感觉除了抽象、枯燥外,还有“假大空”之感。这让学生一听到政治这个词就开始产生排斥感,那么不管老师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