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担当责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自觉,展现在对教育良知的主动觉悟上。教育良知是师德的原核,是师德最起码的底线。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真才实学地教学生,真知灼见地去感化学生,这就是我们教育人的良知。关爱学生是我们做好教育的基础,“教育最大、最强的力量实质上是‘爱’,一切都要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可以说‘教育即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而干劲冲天,却很少想过其他——将遇到的挫折、教学规律、教育理论、前人经验等等。只有等几年过去以后,才会冷静下来,就以前满不在乎的东西进行思考、学习和研究。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传统的、古今中外全人类所共有的教育思想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教师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要像家长一样去思考。因为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他的第一念头不是给孩子记过、给学生留校察看等等,而是赶紧想孩子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如何赶紧帮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这才是爱孩子的表现,简单的、一味的批评和指责不是深刻的教育爱”。
教育自觉,展现在对教育责任的主动担当上。有了关爱学生这个前提之后,做教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社会责任感就是个体对社会及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的感情。在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道路上,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激发着我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热情,也是我们感受教育幸福的关键因素。我们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机构和成员,全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唤醒、激励、转化学生,使他们成人成才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责任在肩,教师就会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课,会为课堂上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纯净眼神负责;使命在心,教师就会全面的提高自己,从历史的、生命的高度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因为责任相随,所以甘做人梯,甘愿在三尺讲台上迎来送往,在粉笔灰和作业试卷的“围攻”下期待桃李盛开、春色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