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涵——博观约取;策对话以动表达——厚积薄发;策教艺以动学智——不教而教。‘五策五动’既是操作角度和方法,也反映了思维目标。”

  为了深入对“阅读教学范式”的研究,工作之余,我拜访了张廷亮、董菊初、陈建先、马建明等连云港市知名专家学者;认真听取本省教研室副主任董洪亮、江苏大学教授梁爱民等导师意见,他们都是我走向语文教学研究的“伯乐”。还有每一次的外出学习,我决不会放过与名师名家交往的机会,哪怕是“厚”着脸皮,其实也并非如此,与他们交往后才发现名师成长的密码——“‘破译’名师成长智慧”让我理解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成长史,“走近名师,做最好的自己” 则让我走进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祖父的园子》……这也为我2011年成功申报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教学主张及风格的传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做课题是很累、很烦的一件事情,但是随着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教学主张及风格的深入研究,我的教学主张及风格也在日渐完善,“阅读策动论”的理论体系也在逐渐形成,让我这棵临风欲立的“瘦竹”不仅“有节”,还“有香”“有骨”。

  为凤为龙上九天,

  染遍云霞看新绿

  “非常男孩,非常女孩,非常组合;非常考验,非常期待,非常精彩!”(班级寄语)“在考验中期待精彩!”(班级口号)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述我2006年被选聘到一附小做班主任的那一段心酸,我想这“非常6+1”是最合适不过的。何止是一个“非常6+1”,工作十多年,我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是在哪些“非常”组合与特殊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性非常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想成功。

  有人说,教育孩子比任何一种职业都让人费心。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和幸福。“我喜欢您的教学方式,我喜欢您的为人……王老师,但是我想提点意见,您有时严肃到我们大气都不敢出。有一次……王老师。希望您能满足一个学生小小的要求,那么您在我的心中的形象便会越来越清晰,成为我遇到的最有特色的好老师。”清晰,特色,小机灵鬼梁茜茜的话至今让我“踌躇满志”,难道这是欺生,欺负我从农村来,当时我不禁感叹 :城里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怎么办?硬的是不行了,软的吧,洒脱一点,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孩子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转变,“竹子”“涛哥”也便在孩子们中传开。为何有“竹子”的雅称,还不是瘦吗?但高兴的是在孩子们眼中咱瘦得有精神,有个性,又是孩子给的,也就没有更过的顾忌。还记得当时万芸竹同学写的一篇《大话“涛哥”之作文课》,硬是让“涛哥”这个称呼在孩子们中间传开——“涛哥”是我们对我们语文老师王金涛的“尊称”。说起我们“涛哥”的特点呀,说上个三天三夜还不一定能说完,就先举个显著的例子——幽默。来认识一下他吧……

  “涛哥”,我是比较喜欢的,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每每在孩子们有问题的时候,我这个做“大哥”的总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与他们一起排忧解难,没有了一丝拘束。所以即使是在今天,我还在享受着这“美丽”的称呼。今年,我的这群学生已高考,都长大了,但是见到面还是那一句:“涛哥……”短信开头还是“涛哥”。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这“新绿”是生机,也是希望!更饱含着责任!看到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长大,往日课堂上的调皮、瞎闹,虽历历在目,但那已是美好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和我的学生心中。也时刻鞭策着我做老师就要做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

  “世界上最难遵循的是度,度源于素养。”素养来自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硬功夫。工作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历练着这项看似简单的“硬功”。让学生喜欢,还要让家长接纳。在一次“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开放周”的活动中,我所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深受家长好评,一位家长在听完课后,一个劲地说:“这节课上得很艺术,难怪这班的孩子这么喜欢你,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课我终于明白了!”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但我也深知这既是对我教学的肯定,也是鞭策。后来我也反思自己哪里有什么艺术,也谈不上艺术,无非就是“哄”着孩子乐而已。说真的这几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什么高招。每节课都变着“戏法”,与学生一起学习罢了,做孩子们学习的伙伴和绿叶。

  泰戈尔曾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 ,与花相伴,惬意而美好。甘做一株瘦竹“立”在孩子中间,静听他们成长的“拔节声”。虽然稚拙,但天籁不息!这,不仅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践行着,思考着;思考着、践行着的教、学、研三栖明星。”这是学校在“2010年度榜样人物”评选中给予我的鼓励与鞭策,我也将一直朝着这个努力着、拼搏着。

  甘做风中的瘦竹,愿做教育的性情中人。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责任编辑 萧 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教育,需要点“亲为”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我只能写现实
   第07页:改写人生·我看夏妮的诗
   第08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09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10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11页:资教通鉴·即将消亡的村小
   第12页:资教通鉴·高中作文教学中—个“悲哀”的现象
   第13页:资教通鉴·高中作文教学中—个“悲哀”的现象
   第14页:民间声音·老师惩罚不当,家长应支持孩子抗争
   第15页:新论视窗·从“奇葩校规”呼唤有呼吸的教育
   第16页:新论视窗·孔乙己悲情人生启示录
   第17页:新论视窗·孔乙己悲情人生启示录
   第18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19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20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21页:课程平台·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
   第22页:课程平台·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
   第23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4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5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6页:别样课堂·小练笔:让学生生发出表达冲动
   第27页:别样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第28页:别样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第29页:别样课堂·增信心、强意志,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第30页:别样课堂·增信心、强意志,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第31页:学子点击·让学生记住的那些事儿
   第32页:学子点击·让学生记住的那些事儿
   第33页:边教边悟·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 (下)
   第34页:边教边悟·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 (下)
   第35页:边教边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第36页:边教边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第37页:边教边悟·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第38页:边教边悟·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第39页:边教边悟·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第40页:边教边悟·让尊重和关爱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第41页:边教边悟·让尊重和关爱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第42页:智慧纵横·畅享“悦读”,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第43页:智慧纵横·畅享“悦读”,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第44页:往事今说·教育启蒙:五四精神遗产管窥
   第45页:往事今说·教育启蒙:五四精神遗产管窥
   第46页:今日充电·辨析历史置换研修中学员的若干价值取向
   第47页:今日充电·辨析历史置换研修中学员的若干价值取向
   第48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49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50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51页:一页书香·小故事 大道理
   第52页:一页书香·小故事 大道理
   第53页:苦乐杏坛·假如我退休
   第54页:苦乐杏坛·假如我退休
   第55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6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7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8页:家事如风·五月的交响
   第59页:家事如风·五月的交响
   第60页:家事如风·春天的背影总带诗意
   第61页:家事如风·春天的背影总带诗意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每段经历都值得尊重
   第64页:第二讲台·五月春末养生
   第65页:幽默谐趣·都市农业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师道情智版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10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2014-05-05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