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最擅长什么科目?(见表3)
样本中美国学生多数喜欢数学,因为从观察的课堂来看,数学课充满了游戏,数学难度不高;学生喜欢科学,探其原因,学生表述“重点要看学什么,因为很喜欢动物和能量,他们认为这些对未来会有帮助,理由是有趣和简单”。而这两门学科在提高智商培养创造力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他们也很喜欢语文(他们的第一语言课),而且从调查卷来看,他们的语言课程是有细分的,如分写作、阅读课、拼写课等,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
中国的孩子喜欢我们俗称的“主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人数十分显著,这与多年来这几门学科得到重视有关。在各类学科中均有学生喜欢,分布较广,且调查显示理由十分充分,有喜欢该课堂有趣的、容易理解、容易有好成绩、能开发智力、 和自己梦想有关、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为了探究世界等。可以看出由于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评价内容上更为丰富,因此学生学习兴致浓厚。
美国样本学生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喜欢体育很少,并且没有人喜欢艺术,事实上,在校园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艺术特长十分明显。在美国小学的艺术教育是以兴趣为主,进入中学才开始专业提升式学习。学生没有多数人选择艺体也许与他们设置这样的课程时间不多,但他们回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运动的,虽然没有课间,但上课过程中对人身体的约束几乎是没有的。
5 你不喜欢什么样的惩罚?
美国样本学生中3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留堂是最不喜欢的惩罚方式”,中国3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抄写课文”。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美国教师认为他们常用这种方式,留堂的谈话与惩罚有一定效果,此外他们还会使用剥夺学生的某些集体权利,如小干部撤掉、集体讨论不能参加,留堂和暂时取消一些游戏与责任的权利让他们感觉有压力。美国多数教育者对于严重犯错的学生会送去校长室处理,或家长接回家去停课反思。
对中国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比较喜欢用让学生自我反思教育,这与学生最不喜欢的方式不能达成一致,说明老师们常使用的方式未能发生显著作用。另外从中国孩子的回答来看,学校还是存在罚抄这样的事情发生,经过进一步访谈,发现老师在让学生抄写课文时也有很多种游戏方式,也是教师和同学共同制定的,我们认为这是教育的策略,不属于变相体罚。
惩罚一定是学生并不喜欢的,喜欢也就不能称其为“罚”。教育惩罚是教育过程中一种十分必要的方式,即我们常称的“教导”有些接近,但如何智慧使用“惩罚”才是教育者要不断思考的。
6. 你喜欢什么样的奖励?(见表4)
从数据明显看出中美孩子在希望得到的奖励上物质与精神的比例恰巧相反。对学生评价的最高境界引导是从物质到代币,再到精神层面。而中国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一个不为物质奖励而努力的成长期。中美学生喜欢的物质多为食品与玩具,但美国学生喜欢的奖励语言相对丰富,如“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你真有趣、你很漂亮、你做得很棒”等。
(四)从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7. 你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这项调查。
这一项调查中美悬殊十分显著。美国的学生问卷显示“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被排在了 “好孩子标准”的第一位;“友善、友好”排在了第二;“认真学习,学业优秀”排在第三;“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排在第四。中国则是“听话、 乖巧”排在了第一;“学习成绩好”排在第二,“开朗有好习惯”排在第三,其他很难区分因为比较分散。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排名第一,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人在公众场合的修养,联想着他们在街道或电梯中对陌生人的微笑,这是平时细节点滴的评价导向给儿童的长远影响,乃至整个民族的影响。而我们从孩子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时刻叮咛“听老师的话”, 放学教师会叮咛“听父母的话”,乖巧中渐渐失去天性,乃至于创造力。
在学生完成问卷的同样时间段也对老师们进行访谈和调查,美国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而中国教师的回答是 “阳光开朗”排第一,“品德好”排第二位。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