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议与实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由于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使中美教育比较不具有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但样本所产生的相对的关系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家长,美国家长呈现了非常棒的示范。美国家长专业性、自觉性、奉献性十分显著。在考察中,笔者与家长共同参与了学校万圣节准备活动、祖父母日、历史人物扮演日等,看到了家长更多为学校服务与捐赠,他们的参与早已从关注自身孩子到关注他人的孩子。若家长对学生不负责任,学校有权追诉家长的法律责任。在美国家长更多的签字是很多安全协议,学校校规遵守协议,而从没有为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签过字。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特殊的教育意味着学校必须将家长引向专业而非盲从。此外学校更应思考教师的培养和课程变革的问题。
1. 关于教师评价的改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改变是教育改变的根本。美国的教师专业性、敬业性、创造性令人赞奇,他们快乐地享受工作的乐趣。笔者看到无论是青春妙龄还是白发苍苍长者脸上满是阳光,课堂中的投入、课后专业的回应是令人钦佩的,美国任何一个教师表现对职业的热爱和敬业程度让每个人自然明白何以孩子也是阳光的。这与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形成鲜明反差,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学校的评价导向、校园价值引导,政府相关部门更应有配套的人事制度,通过可探索的教师注册制度,筛选教师队伍,让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并有潜能者担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对比数据出来之后,笔者学校启动了“星级教师”评比,评比过程中通过教师历年成长材料、公开说课、述职演讲、答辩等环节以“科学量化清晰”的专业方式考评教师,采用国家级专家独立评审方式进行,学校30%在专业上积极进取的教师脱颖而出。接着学校启动“四心教师”即“爱心、童心、慧心、恒心”教师评比,“四心教师”评选内容标准体现国际化与校本化标准,以“人文模糊的国际教师标准” 评选教师,采用家长、学生、同行海选的方式进行,70%教师找到另一种职业价值认可。这两类评选给全体教师以平台,在上一个成长层面又设立了“老年版和青年版”的“卓越教师”评比。
美国教师的很多培训是自己出资的,笔者所在区域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经费投入充足,但依然有老师并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这也形成了中美教师对职业的不同态度,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激励评选目的导向为重过程培训,轻最终奖励,以此激励成长。
2. 关于课程评价的改革
美国的课堂进程缓慢化,难度区分化,设计奇思化。如果想寻找美国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创造力的生成是需要时空呼吸的,美国课堂的“慢教育”给了学生的无限可能。美国基础教育的小班化、走班化、个性化是典型特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不同课程选择,在任何学生需要得到帮助时及时给予专业的帮助,这些条件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空间中促成着学生创造力的养成与发挥。
中美对比的数据给笔者所在学校带来了很多启发,学生如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如何让他们更关注精神的评价?学校开始探索多元化课程设置与评价。
根据学校2年的质量监控,发现发现语文学科教师队伍没有短板,整体队伍素养优 异,学业质量也十分不错,语文组教师已经在各自班级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一个学期,接着学校启动在语文学科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多层式教学。四年级语文组与英国 姊妹校合作在尝试语文课程分类学,学生走班教学;一、二年级探索教师流动走班制语文教学。
学校在周四开设“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八大类课程,预设课程100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抢 课,这些课程分别由本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学校向社会购买课程、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参与的义务爱心课程。目前除了科学教、警察、设计师、艺术家等,一些 优秀企业家也加盟这支队伍,未来将借助更高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学校还增加了“网络渗透课程”,已经尝试将“网易公开课”等课程作为资源选择,作为课内教学结合与拓展。
所有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包含分数,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记录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改善和调整课程的设置于评价。
(本问卷翻译与统计工作得到福民小学英语教师邱晓曼,五年级组谢学琴、李艳俊、胡晓冰等教师的支持。)
(作者单位:深圳福田区福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