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家看过哪些灾难片?
……
师:过去的十年里,埃默里奇,这位过早白了头发的导演自己也不记得,到底动用了多少手段破坏过地球。《独立日》里,他让外星人入侵地球,毁掉了纽约;《哥斯拉》里,怪物践踏地球;《后天》里,冰雪、洪水袭击地球,自由女神像、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被冻成冰柱……
师:同学们,对于这样的导演,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不喜欢,他总是摧毁地球,太让人伤心了。
生:喜欢,他是一位好导演,影片拍得太有震撼力啦!
生:喜欢,他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导演。
师:同学们,埃默里奇确实是一位极富争议的导演,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无论是先前的利用玛雅预言,还是后来利用网络掀起的对影片的争论,都是他的一种营销策略,即就是炒作、宣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诱惑人们走进影院。(板书:宣传)
当天,一个孩子在班级日记里记录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老师今天上了一节《漫话2012》的阅读交流课,这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很有意思。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那么害怕紧张了,原来所谓的玛雅预言被导演巧妙利用来宣传了,这位导演好狡猾……
从以上阅读交流环节,不难看出老师有效地抚平了孩子心头的创伤,引导孩子触摸到了灾难片的精神内核,懂得了商业片的运营模式和独特的气质。孩子有了这样的观影视角,对电影的阅读和理解显然会变得主动、积极、深刻,对现实生活的求真、疑惧的心结自然解开了。
2. 表演:走入童心的深处
表演是儿童游戏精神的最佳体现,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演,都渴望有属于自己舞台。单是儿童对电影明星的顶礼膜拜就是一种极好证明。阅读课堂上,角色表演、情景再现,或者是分角色朗读表演都深受孩子喜爱,成功的表演往往是孩子走入了文本的核心,走进了角色心灵的深处。《漫话2012》课堂里,孩子们“玩”得尽兴,“玩”得灵性。
(课前布置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整理台词、熟记台词、努力排练,准备表演)
师:导演艾默里奇是个细节大师,他不因为这是一部以宏大场面见长的大制作就忽视细节刻画。在影片当中,导演注重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板书:细节)课前,不少同学精心排练,准备展演,今天我们来评评谁是咱班最佳的奥斯卡男演员,谁是最佳奥斯卡女演员。其他同学担任资深评委。
(教室里小手如林,时间有限,邀请了两组学生激情表演)
生表演:第一个是男生表演查理在黄石公园最后播报火山喷发时的情景。(播放同步视频。)
(男孩准备很充分,表演激情投入。一开始的几句台词逗得大家一阵窃笑,老师示意安静,认真看,教室里重新恢复平静。男孩迟疑一下,继续表演。当他激情播报到“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后一天,明天全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我正看着地球在眼前土崩瓦解,……快来吧,千万要记住:诸位,是查理最先告诉你们的!”此刻,男孩神情庄重,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组是两个女孩表演总统和女儿的对话。两个女生表演时有点羞涩,但很认真。
师:精彩的表演结束了,你们觉得怎样?
生:我觉得陈佳豪表扬得很精彩,很有激情,真有点疯子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是人类最疯狂的一次现场直播。陈佳豪很投入,配得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生:总统最后一次与女儿通话时神态从容,但眼神里满是对女儿的不舍。陈璐表演得还不够镇定,父爱流露不够。(生笑)
生:电影中女儿泪流满面,悲痛万分,杨晨静的对话应该是颤抖的。
……
师:同学们,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有声语言,他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但同样打动着我们,比如人们面对汹涌而来的巨浪没有撕心裂肺地呐喊,只是绝望无助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感人至深。你还注意到哪些?
……
这里,表演是手段,是策略。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模拟情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言语表达情感,激情投入。特别是表演的孩子在获得热烈的掌声之后脸上一脸得意之色,观赏的孩子被深深带入情境,深刻体会到影片当中人物最后的“疯狂”,情不自禁、毫不吝啬地鼓起了掌声,那场景真是让人欣慰沉醉。这种表演与评委的互动,正是唤醒和激发了儿童思维与情感的活力。其实,表演无论成功与否,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重新解读了电影角色,有了自己的阅读判断。更何况在课堂里尝试了表演,圆了一回演员梦,有兴趣的孩子今后还会“悄悄”地排练,不断地挑战。你看,给了儿童一个舞台,还了我们一个精彩。
3. 探究:激发儿童的兴趣
探究就像引领儿童挖掘宝藏,崎岖、未知相对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探险本能和求知欲望都不是问题。他们在电影阅读课堂里就像在玩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