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说:“假如我是紫丁香\我会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丽\我让周围的空气变得更清新\把环境变得更加清洁\我是一多美丽的紫丁香,我要像您一样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贡献给大家……”
子喻说:“假如我是紫丁香\我会对小朋友说:“你们除了把我们栽在老师的小院里,还应该把我们栽在自己家的小院、栽在马路旁、栽在公园里、栽在……\这样我们能够带给跟多的人快乐……
子骏急切地举起了小手,对大家说:“我虽然叫紫丁香,可我也想像别的花朵一样穿各种五颜六色的衣服,那样就更美了哈哈……”
学生的语言真是精彩万分呀!在下课铃声响了起来时,孩子们都说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看着他们的恋恋不舍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满足和兴奋。
课后,我想他们的语言情趣盎然,妙手天成;或充满童真,非常有趣;或充满诗意,美感十足……我们不得承认并欣赏秦晋、子喻、子骏的语文素养。 为什么语文素养在这里得到了展现或者说是培养呢?由此,我不禁憧憬一番:要是每一位学生每一次建构的语言都像这几个孩子那么精彩,那么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发展就不会再是空中楼阁了呀……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构建儿童自己语言”的优秀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二、构建“儿童自己的语言”的课堂特征
1. 情感融洽
教师在决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之前,一定要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兴趣所在,及时把握学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有效地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
如我曾在教学《一分钟》第一课时课尾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领略了元元由于晚起床一分钟就导致最后迟到20分钟。板书:(思考)通过这件事情元元心里会怎么想?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在课文空白处。有的认为元元懊悔了;有的认为元元觉得不可思议;还有的认为元元下定决心改正睡懒觉的坏习惯……
这些为我在上第二课时,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从而使建构有了很大的针对性、启发性。 如果没有对学生学习情感(需求、爱好、价值取向等)的把握,那么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就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因此,情感融洽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课堂不可或缺的特征。
2. 情境再现
在语言学中,情境本义是语境,它不是人为“创设”或者“优化”的虚拟环境,而是真实的言语环境。在天然的、真实的语境中的自主地随机学习要比人为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效果好。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语文学习放在语境中,通过大量的、真实自然的语文实践来完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的建构。 如我在教《假如》时,是这样做的: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些什么?生: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灾民画很多很多好吃的食物,让他们再也不会为了饥饿而哭泣。生: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用我神奇的力量让全球气温下降,免得沿海的城市被海水淹没啊。生: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我们国家画很多先进的武器,让别的国家不敢欺负我们。生:……
我结合了课文中的情境,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来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情境(语境)性的课堂为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提供了比创设虚拟情境更为重要、本体而有效的方法策略。
3. 实践参与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课堂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这个实践性指的是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运用。那么,学生自己的语言必然是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
如我在教《“红领巾”真好》,最后一小节我引导孩子们:假如你是森林里的小鸟,你会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先想想再写下来。
孩子们拿起笔来刷刷地写了起来。在汇报中李鑫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幸福的小鸟》:
我是一只幸福的小鸟,谢谢“红领巾”们对我们的保护。有了你们的保护,我们可以在美丽的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嘿!瞧我!跳起舞蹈来还是挺优美的哦!蝴蝶姐姐看见我跳着,都不禁拍手叫好呢!
孩子们听完她的故事,热烈地鼓起掌来了!建构学生自己语言的课堂,不把教学目标视为先在于学习与学生存在的知识点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视为一种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朝一个含有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准确有效地把握情感融洽 、情境再现、实践参与的课堂特征,我们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朝着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的方向发展,朝着“发展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课堂我们如何来创设呢?
三、构建“儿童自己语言”的课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