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去抱哭着的孩子吗?据说作家赵树理下乡工作时有个经验:若看到有人带着的孩子在哭,赵树理同志会接过孩子一边哄一边与大人拉话,若孩子继续哭,那人也不会怪他,若孩子不哭了人家还会感谢他,这样他很快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我觉得赵树理同志的聪明之处在敢于在孩子处于逆境之时给以关怀。在人处于逆境时,真诚的关怀如雪中送炭让人倍觉温暖、亲切,更容易受其感化。在做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不少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严重抵触长辈的教诲,不思进取、虚度时光,而时过境迁后才追悔莫及,却已时不再来了。所以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多向各类后进生伸出关爱之手,在他们迷茫、落后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契机给他们一个个上进的推力,从而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顺利、高效和不可逆。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次后进生转化经历的分享。
2011年我接的高三(8)班有一位小詹同学,该同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开始的摸底考是在班里第55名(倒数10名)属于3A临界生的层次,但他每天很早就到学校,有礼貌,上课较认真,劳动积极,是一位懂事的孩子。当时我就让他当小组长。可不久,我发现在背诵、默写不过关和作业不能按时交的学生名单中总有他的名字。带着“他的学习时间是否得不到保障”的疑惑,有一天课间我故意在课室外跟他不期而遇,关心和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他跟我解释语文和英语基础一直都比较弱,他在努力,却不多说在家的学习情况。我看他态度真切,也就相信他,鼓励他不要灰心,同时提醒他做事要注意讲究方法和效率。后来他的表现时好时坏,我就打电话跟他家长交流,他妈妈一听是班主任就火急火燎地诉起苦来,直诉他上高中以来虽有学习目标但太沉迷于玩电脑、看球赛,生活习惯拖拉,学习应付了事,不听家长教诲。最后他妈妈一再求我帮帮她,把她这唯一的孩子扳回正道。我提议能否把电脑线和电视线停一段时间。他妈妈说不行,早有几次强行把网线停了,结果他经常到外面上网到很晚才回家,要不就整天看电视,长时间跟家长抵触,与家长冷战,有一次还发脾气,差点把电视砸了,他妈妈还跟我强调以后她会多与我联系,但不能让他知道她与我反映或了解情况,因为他很反感他妈妈老是让老师来管他、压他。尽管这位家长一再跟我强调他的孩子诸多不靠谱的行为,但我还是觉得这孩子有可爱和可教之处:对老师、同学态度诚恳有礼貌,对班里的事比较积极,比较爱面子,学习基础是比较差,但课间多数会留在座位看看、写写的,很少出去买零食或打打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