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德胜大论坛”为平台,打造教师校本培训研修的主阵地
我们认为,作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而设置的平台,应是以基于教师发展为本,对教师的培训不能仅由专家说了算,只让老师听专家的理论说教,也要有受训老师自己的 “现身说法”——感悟、己见和思考。既要有名人、专家的系统论述,也要让一线教师来些“七嘴八舌”。这样才能让思想碰撞出火花,形成更好更完整的教育理念,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显示校本培训工作的创新和优效。于是,我们在创设“德胜大论坛”中创立一种双线推进式的操作模式:“一言堂”与“群议厅”的有机结合。
1.“德胜大论坛”按双线推进
第一条线:“专家一言堂”。即以聘请专家、名人作讲座为主,内容可涉及教育教学、思想道德、管理、养生、理财、休闲等各方面,每学期不定期开展2—3个专题讲座,发言人一般为个体。
第二条线:“教师群议厅”。即以我校教师作报告为主,形成“一月一报告”定期活动制,发言人既有个体,也有群体(更多的时候是多人的群体性发言)。
2.“德胜大论坛”的内容项目设计如下
(1)教师读书报告会。让教师上台讲读书心得和学习经验体会,每学期开展1—2次(先以学科系为主,再全校集中)。
(2)教育观点报告会。即“教师百家论坛”。拟推出本校的“名师论坛”和“观点报告”,让教师各自陈述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及特招等,也可对当前国内外教育教学现象、问题、困惑等展开讨论乃至争辩(像凤凰台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一人或多人主讲,其他听众提问或反驳。可以先定一个主题,也可以经报告后提问而临时形成若干个话题(论题)。其具体操作形式、规模及次数等视实际需要而定。
(3)教学案例报告会。对自己或别人所经历而产生的教学(教育)案例,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对本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或分析、反思,也可对别人的案例进行观察、评析、思辨,最后形成一些新的体会或看法,与大家分享。每学年拟进行1-2次,或者上学期以学科系为单位进行,下学期在全校举行。
(4)教研论文报告会。对教师所写的教研论文举行报告会,也叫论文宣读会。论文内容可涉及德育、教材、教法、评价、管理等;可分科举行(文、理科或学科系),也可以按内容主题举行专题、专场报告会,以满足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需要为主(如职称评审等),每学期举行一次。
(5)校本课程展示会。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工作经验、学生发展效果、优质课程方案及教材等成果进行展示、推广交流,以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特别是让CCA辅助课程走向校外、走向国际的高水平展台。
(注:以上各项活动均可颁发参与证明或论文宣读证明等证书,以享受教师培训和学术成果等待遇,为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
二、以“德胜我体验”为载体,打造教师校本培训主渠道
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一项项校本培训的“工程”来让教师在有意义、有针对性的培训实战活动中增长知识,强化理解,获得感悟,提升素养和能力,于是,我们设计了以“做”为主的“德胜我体验”系列培训活动,并与“德胜大讲堂”的“讲”相匹配,从而构成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双主特色:主阵地与主渠道。
1. 这里的双线式培训,是必修和选修各设一条线,且做到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菜单式”培训。
第一条线是必修,这里的必修是指对某些特定人群、特定专题项目,要求必须参加的培训研修项目活动。
第二条线是选修,选修是指对学校推荐或提供的培训项目进行自主选择。其主要做法是:首先通过发放《教师培训征求意见表》,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挑”培训;然后汇总后由学校形成总体培训计划,既有教师的自选项目,也有由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本校办学目标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制定的一份供全校执行的培训计划,力求做到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形成“超市式”自选型的校本培训特色。
2. 学校目前开展以下培训活动,使之形成为一个个项目体验型的教师研修工程。
(1)开展35岁以内青年教师“一人一课”教学大比武活动。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