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师。但是,谁又能知道幸运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可能是好事多磨,人是来了,但人事关系等等“软磨硬泡”了足足三年,才得以解决。那三年,多少次请示,多少次报告,又有多少次犹豫退缩都记不清了,唯一能记得清是身边“老竿”们的鼓励与帮助,硬是让我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不仅解决了我个人的问题,还解决了我对象的工作调动问题,我还是很幸运的。

  也正是如此,让我无论何时何地都忘不了,忘不了手把手扶我进课堂的徐德翠老师,忘不了一字一字为我斟酌论文的朱红甫老师,忘不了带我“走南闯北”听课的范吉忠校长,忘不了给我机遇的张义宝校长,忘不了不断为我搭建平台的戴咏芳校长……是他们让我无论身在何处,都拥有家的温暖,向上的力量和信心。让我对语文教学有迷恋之情,为我鼓足了向前“跑”的勇气和干劲。俗话说得好“你能走多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跟谁同行。”如果你认的人多,行的路远,认的人又比你强,行的路又比较曲折,那么你会发现,你成长得会越快。毋庸多言,我就是一个鲜活的个案。

  已是风中瘦竹,还顶风前行,曾不免牵动着很多人的关心……是呀,没有他们的关心与扶持,我这株“瘦竹”又会如何?或许早已淹没在茫茫“竹海”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的这句诗中所彰显的是竹的气节,竹的精神,而我对语文教学的“钻”也正缘于竹的这种气节与精神的感召。不立“破岩中”,而立“三尺讲台”,如何能得到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做教师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拷问着我,鞭策着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于是我选择了努力,选择了吃苦,并不断地“盘点”自己——回眸2007年,累并快乐着:有同事曾问我:“你写这些不累吗?”每每这时我总是很不好意思,不知说什么好。但自己的心底里明白——“累,真的很累!”然而“人各有一性,不可疆人以同于己,不可疆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或许自己就是那个有个性的一个,还是走过去再说吧,谁让自己是跑着“行走的”。

  ……

  畅想2014年,心存感激和希望。因为,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老师。

  这期间虽然所处的环境与角色不断发生着改变,但是始终没有改变我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尤其是七年的农村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朴实的美丽——老教师的课堂朴实,乡村的孩子朴实,家长的笑脸朴实……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淳朴,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朴实”已经成为我教学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份“朴实”,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追求也越做越扎实。

  有遗憾的创新永远高于无缺憾的平庸。在阅读教学上我尝试改变了以前“以阅读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树立“阅读是学,表达是用,学以致用是根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表达本位”观,提出语文教学“语言是其根,思维是其脉,情感是其实,生活是其源”的教学主张,建构起“以表达为本位”的阅读教学范式。并于2011年出版个人专著《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语文教学范式研究》作者李冲锋为本书作序并评价:“王老师所主张的‘语言、思维、情感、生活’四位一体的教学范式,是一种打通语文教学文脉、融注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既避免了只见知识、只重文本,不注重人的教学倾向,又避开了脱离语文教学的本体——言语而抽象概括的蹈空现象,让语文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每一项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要再想上升一个层面是很艰难的。2011年作为连云港市首批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在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时,我毅然还是选择了对“阅读教学范式”的研究,并得到了著名特级教师李震等专家的认可与指点。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内容其目的就是想在“语言、思维、情感与生活”四个维度找准可以“策动”的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以小博大”教学目的,探索并构建关于“阅读教学范式”方法论的理论体系——“阅读策动论”。对我这样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但还好的是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做这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策动:重塑阅读新范式》等多篇相关文章公开发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副主编钱锡铭老师在他的专著《享受母语——我的语文教学观》一书中转载该项研究与实践成果,并这样评价:“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的王金涛老师指出的,‘倡简’不是简单化,‘务本’不是程式化,‘求真’不是随意化,‘有度’不是限制,课堂教学不能搞模式化,要从‘模式’走向‘范式’,以语言为根、思想为脉、情感为实,构建本性、本真、本色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王老师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探究了‘以小博大’的教学模式:策问题以动全局——提纲挈领;策对话以动体验——情动辞发;策外延以动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教育,需要点“亲为”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我只能写现实
   第07页:改写人生·我看夏妮的诗
   第08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09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10页: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第11页:资教通鉴·即将消亡的村小
   第12页:资教通鉴·高中作文教学中—个“悲哀”的现象
   第13页:资教通鉴·高中作文教学中—个“悲哀”的现象
   第14页:民间声音·老师惩罚不当,家长应支持孩子抗争
   第15页:新论视窗·从“奇葩校规”呼唤有呼吸的教育
   第16页:新论视窗·孔乙己悲情人生启示录
   第17页:新论视窗·孔乙己悲情人生启示录
   第18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19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20页:新论视窗·教育评价对中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第21页:课程平台·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
   第22页:课程平台·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
   第23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4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5页:课程平台·如何帮助儿童构建自己的语言
   第26页:别样课堂·小练笔:让学生生发出表达冲动
   第27页:别样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第28页:别样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第29页:别样课堂·增信心、强意志,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第30页:别样课堂·增信心、强意志,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第31页:学子点击·让学生记住的那些事儿
   第32页:学子点击·让学生记住的那些事儿
   第33页:边教边悟·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 (下)
   第34页:边教边悟·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 (下)
   第35页:边教边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第36页:边教边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第37页:边教边悟·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第38页:边教边悟·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第39页:边教边悟·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第40页:边教边悟·让尊重和关爱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第41页:边教边悟·让尊重和关爱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第42页:智慧纵横·畅享“悦读”,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第43页:智慧纵横·畅享“悦读”,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第44页:往事今说·教育启蒙:五四精神遗产管窥
   第45页:往事今说·教育启蒙:五四精神遗产管窥
   第46页:今日充电·辨析历史置换研修中学员的若干价值取向
   第47页:今日充电·辨析历史置换研修中学员的若干价值取向
   第48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49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50页:今日充电·教师校本研修的“双主双线型”操作机制
   第51页:一页书香·小故事 大道理
   第52页:一页书香·小故事 大道理
   第53页:苦乐杏坛·假如我退休
   第54页:苦乐杏坛·假如我退休
   第55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6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7页:苦乐杏坛·如果我退休
   第58页:家事如风·五月的交响
   第59页:家事如风·五月的交响
   第60页:家事如风·春天的背影总带诗意
   第61页:家事如风·春天的背影总带诗意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每段经历都值得尊重
   第64页:第二讲台·五月春末养生
   第65页:幽默谐趣·都市农业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师道情智版走近名师·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09三尺讲台,写取一枝清瘦竹 2014-05-05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