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话》《中外神话故事》等故事给他听,幼儿园大班时,孩子自己就认识七八百字。一篇简单的故事,80%左右的字,幼小的他都能认得,所以他自己读童话故事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偶尔问我一两个不认识的字。到了一年级入学时,汉语拼音虽然还没学,但课文大致读下来,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想,正是由于这样的日积月累,这些词汇随同故事语境完整地储存于他的言语系统中,一旦遇到相似语境(生活情境)瞬间激活、点燃、唤醒并自然运用,不足为怪也!

  阅读与积累,能够自然地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以下两例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一个星期日,我带着他去乡下农村看望他的爷爷奶奶(我的老父母),他提出要求到乡间田野小路上“探探险”“考考古”(这些是孩子自己的用词)。我们走到一条路的尽头——水塘边,他指着水边随风摇曳的芦苇问我:“那是什么?”

  我说:“芦苇啊!”

  他惊呼:“啊,‘只在芦花浅水边’!”(原诗为唐代司空曙《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年前,我骑电动车载着他也是去看望我的父母,他坐在车上,突然手一指:“爸爸,你看——‘栗熟大如拳’!”(原诗为唐代刘蕃《状江南·季秋》:“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枫叶红霞举,苍芦白浪川。”)

  这两句诗,孩子恰当地随口吟出,让我惊讶孩子的聪颖,也让我感悟与感慨平日的“积累”对于“语用”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巨大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用”之枝总是生长于“积累”这棵大树之上;“语用”之技能总是孕育于“积累”的肥沃之壤。我的孩子早已养成每天诵读古诗词的习惯(睡觉前都要读背十几分钟的古诗文),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为数不少的可观的古诗句(不下100首)。有了这样的“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也就指日可待矣!

  再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讲述的这个真实的事例:“有一年,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会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并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杨巧云老师名不见经传,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这位全国有名的资深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发现:杨巧云老师六年来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不限。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六年来,杨巧云老师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日积月累,这就是创造这个语文教学奇迹的秘密所在。

  清人陆世仪指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

  当代脑科学研究认为,2-l0岁儿童大脑神经功能分工不明显,其学习语言是全脑学习,因此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期;10-12岁以后,大脑神经分工逐步完成,右脑区域管语言,左脑区域管思维,半脑学习语言的效果当然不如全脑学习。

  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把握孩子“多记性,少悟性”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日有所诵,日积月累,让孩子从小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滋养与哺育,功莫大焉!

  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再论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一文所指出:重语言理解,忽视语言积累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亦正如于永正老师在《也谈语言积累》一文中所言:“我们的学生没有多少对语文有兴趣的,他们的兴趣全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消磨殆尽了。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按课程标准说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去做,注意语言的积累,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希望了,我们的学生就有希望了。” 

  重视语言积累,强调多读多背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我国流传了2000多年。忽视语言积累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忽视国学经典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与传承更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失误。

  6岁国学神童李尚容的成长,进一步启示我们:从小让孩子得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滋养与哺育,孩子的精神世界与语言系统能够同构共生、相得益彰,实现人的更加和谐、完满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   黄佳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扎根大地的初心力量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7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8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09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0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1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2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3页:资教通鉴·话说陪伴
   第14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5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6页:民间声音·《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第17页:民间声音·你的身体是你的私人花园
   第18页: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第19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0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1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2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3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4页:新论视窗·“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25页:课程平台·“海量阅读”质疑(中)
   第26页:课程平台·说说“海量阅读”——我的疑惑
   第27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8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9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30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1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2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3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4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5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6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7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8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9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40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1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2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3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4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5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6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7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8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9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0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1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2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3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4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5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6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7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8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59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60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1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晚餐吃太晚容易患肾结石?
   第65页:幽默谐趣·漫话漫画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师道情智版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12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