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赵长河

  我们一线老师,如果能把上课作为一种生活乐趣,我们的教研就有救了。为什么呢?缺失有趣味有意味的教育教学行动,你的科研从何处着手?论文从哪里来?那种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所谓论文写作,其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过程必然也是无趣的、痛苦的。教学归教学,论文归论文,教学拿分数,论文拿职称,油水分离,只是某些教师的一厢情愿。

  基础教育的教科研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建立在备课上课研课基础上的研究。只有从实际工作中来,又能回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才称得上真实、有效的教科研。这也就是我说的“落地”的教科研,以下结合个人实践略谈一二。

  落地的教科研,要有微案例的日积月累。微案例,或者是日常课堂上生成的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或者是钻研教材获得的一个独特的教学环节设计;或者是对教材迥异众见的一个小的观点;或者是课堂上一个教学失误,等等。微案例,或者来自于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或者来自于课堂的一个教学片断,或者来自于课后辅导和检测评价。正是对这样一个个日常积累的微案例的思考整合、归纳提炼,论文的观点出来了,论据也随手拈来了。这样的论文写作,有源,有趣,有用。

  一个老师,一个学期积累十个八个的微案例,应该是底线。在微案例积累基础上,我们进而还能创作属于每个老师自己的“代表课”。看《于漪文集》,最精彩的正是这样一节节值得我们反复揣摩的课例。

  落地的教科研,还要有专业阅读和写作做支撑。我校的专业阅读,依着中国教科院的专家资源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中国教科院高峡教授先后推荐的《教育方法学》和《可见的学习》,正是体现这样的专业性和前瞻性的书目。

  没有专业阅读和写作做支撑的教科研,最多是停留于表面的经验总结。就仿佛一提及带班总结,就是“爱心”,就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样。

  我们的阅读如何开展?就时间段而言,寒暑假应偏重于通识性教育经典阅读和教育经典的整本书阅读。日常教学,应该偏重于专业期刊阅读。我校为每位老师订阅的专业期刊,如果能够很好地用起来,一定能有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显性效果。不到一年时间,我校善于阅读思考教育经典和专业期刊的为数不少的年轻老师,就既有有分量的论文发表,也有成效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就是眼前的明证。这里特别要强调科研促进教学的常识。可能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老师内心深处还是藏着与其读一本专业期刊不如多研究几道题型的“老黄历”。他们认为,多研究题型,能够立刻传授给学生,分数立涨效果立现;多读几本教育书籍或期刊,又不能立即看到飙升的分数。这种短视的行为,其实是违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这样的分数,往往也是以消耗学生时间为代价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这里,还得提醒正确看待一下当前有关“论文”的风向。“不唯论文”“看淡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这其实应该是常识。但总被人有意无意地“念歪了经”。试想,思考梳理表达的能力,难道不是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吗?那些连自己的思考表达都有问题的老师,能清晰地引导学生吗?

  落地的教科研,要有经常的观课后的评课文字积累。为了给老师们提供专业写作的资料,我们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精选印发了9期“教师发展阅读速推”资料。其中有关核心素养的就有两期。这些资料,如果能坚持常常翻阅,常常领悟,融入评课写作中,是会促进我们评课写作水平的。

  评课写作,应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每次不求面面俱到地说些无关痛痒、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话。选择一点,拟写标题,说深说透。坚持一段时间,形成观课评课的基本积累,一定会促进教科研写作能力的。这样的观课评课的自觉的自我修为,对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专家的项目引领和理论指导。专家的科研项目再好,最终还要落地在你自己的自我修为。专家永远不可能给你现成的可以“直接拿来”的东西。

  “这个环节,如果我来设计我想这样设计”,这样的评课写作角度,应该成为我们日常评课的一个“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既有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扎根大地的初心力量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7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8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09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0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1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2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3页:资教通鉴·话说陪伴
   第14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5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6页:民间声音·《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第17页:民间声音·你的身体是你的私人花园
   第18页: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第19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0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1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2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3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4页:新论视窗·“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25页:课程平台·“海量阅读”质疑(中)
   第26页:课程平台·说说“海量阅读”——我的疑惑
   第27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8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9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30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1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2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3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4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5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6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7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8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9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40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1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2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3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4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5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6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7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8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9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0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1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2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3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4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5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6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7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8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59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60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1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晚餐吃太晚容易患肾结石?
   第65页:幽默谐趣·漫话漫画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师道情智版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18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