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反映出的本质是什么……

  我把《资治通鉴》中与孙权劝学、吕蒙白衣渡江和《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关孙权劝说吕蒙的详细文字交给学生,请学生回答如上问题。

  完成以上任务后,我再把鲁肃去世后吕蒙向孙权陈策、对策的内容交给学生,请学生再次完成这些问题:吕蒙看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思考问题都要从真实的现象开始,在现象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实质,然后研究如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逼近本质式”思维训练过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建构起问题解决思维的策略,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耐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完整、深入、系统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2.“旁推”式思维训练

  我曾到北京大学参加一个培训班,其间程郁缀先生讲《咏柳》的结构,让我意识到《咏柳》这种由树的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然后再生发到整体环境的结构思维,在传统写作文化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当我用这个结构类比解析《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得到了特殊的收获。

  旁推是练习思维的重要方法,用在教学中果然有效。例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下简称《祖》诗)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几遍《天净沙·秋思》,回顾其意象组合式的写作特点,然后再进入《祖》诗的品读。我要求学生先用《天净沙·秋思》式的手法把《祖》诗“缩写”成一首小曲,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诗歌的结构手法;然后再一组组地品读舒婷对意象所作的描绘,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在描绘中所作的感情定向,突破诗情;然后再理解意象语言中的情致。这样,学生对《祖》诗的感受就真切、深入了。

  同样的方法,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画一幅画《春》,画着画着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前人的解读都说是五幅画,为什么我们画成了一幅画?上网认真查找资料,才发现前人的解读是五个“特写”。我说:这也不对,文中的景物是会动的。学生马上悟到,这是一段“视频文件”,描绘的不是江南,也不是北国,而是作者心中的春天意境。我接着问:那么,意境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意境背后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的领悟更加深入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倒推回《天净沙·秋思》,学生悟到:《天净沙·秋思》描绘的也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我让学生自由想像,学生联系马致远一生多舛的经历,想像出了多种情形,他们就这样进入更深的诗境中去了。于是我说:我们读诗,要透过一首诗,读出一个世界来,读完一首诗,整个时代,整个世界都要在心中。更广阔、深邃的思维境界之门,再次被打开。

  “旁推式”思维训练,不仅练习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形成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敏感性。

  3.“定点钻探”式思维训练

  我们初中生写作文,有时会比较空泛,比较笼统。原因很简单,一是生活确实不够丰富,二是选材中缺乏比较意识,缺乏细致、深入思维的能力,缺乏细节的感受能力。怎样克服这个缺点呢?我为学生设计了“定点钻探”式思维训练过程。

  我引导学生:在你决定写一件事的时候,先划一个箭头,把你想写的情节一个个在箭头上用刻度标出来,有多少就标多少。当你们看到了这些标有文字的刻度,你会看到情节与情节之间在对比,然后你就可以看出哪些情节更新鲜,更有价值;在这些情节刻度上,你再画出新的箭头,用刻度标出这个情节上的小情节、细节,这样,一方面你可以把这个情节细化,帮助你实现有得写,另一方面,你可以发现这个情节上哪些小情节、细节更值得写;如果这样还不够,就请你在分支箭头再分出新的箭头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准确地标示箭头上的内容,你其实也进行了语言锤炼的训练。

  开始的时候,学生视之如畏途,因为繁琐而且艰难。几次过后,学生的思维就被打开了,他们懂得了选择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事件和情节去写。再后来,他们不借助这个箭头时,也能独立地进行选材思维了。

  涵养思维要有耐性。清代伍尧运昌《读书》诗曰:“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我不排斥用一些直接的方法强化训练某些程序性比较强的思维技术,但兼权尚计,主要采用涵养式的方法。这样的策略有利于同步、全面地调动影响思维的各种因素,使得学生的思维发育得更加完善,效果也更长远。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州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扎根大地的初心力量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7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8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09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0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1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2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3页:资教通鉴·话说陪伴
   第14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5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6页:民间声音·《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第17页:民间声音·你的身体是你的私人花园
   第18页: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第19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0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1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2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3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4页:新论视窗·“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25页:课程平台·“海量阅读”质疑(中)
   第26页:课程平台·说说“海量阅读”——我的疑惑
   第27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8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9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30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1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2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3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4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5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6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7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8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9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40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1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2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3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4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5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6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7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8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9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0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1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2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3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4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5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6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7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8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59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60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1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晚餐吃太晚容易患肾结石?
   第65页:幽默谐趣·漫话漫画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师道情智版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23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