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好,语言太直白了,缺少意味和意境。
师:你们觉得中国文学艺术有何特点?
生:意境美、想象丰富、辞藻优美…….
师:可见,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不难看出,该教学片段是经过课前教师的认真准备、深入思考和精心预设的,不仅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特点——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也使得课堂充满魅力、绽放精彩。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来自生活、来自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或亲身体验的鲜活事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课堂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也有助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讲授《辩证的否定观》一课时,我以手机的发展为主线,展示了不同时期手机的特点与变化。
(现场实物展示:大哥大)
师:“大哥大”是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第一代手机,成为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在那个时代,“大哥大”便是人们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请同学们谈一谈“大哥大”的优点与缺点。
生1:“大哥大”的出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可以移动通话,能超越时空限制。
生2:方便快捷,外出时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报警。
生3:“大哥大”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它体积大、外形笨重,携带不方便;它接收信号差,功能较少,不能发短信、玩游戏(笑)。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哥大”正是由于它自身存在的缺陷才会被淘汰,才会被新款的手机所取代。
从教例中得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展示图片:大哥大、数字手机、3G手机)
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和新世纪,第二代数字手机和3G手机在我国相继出现。请同学们比较三代手机的“变”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生1(变):三代手机大小不同,款式各异,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先进、功能更多样、款式更新颖。
生2(不变):三代手机存在共同之处,它们都具有通话功能,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生3(不变):任何新一代的手机都是在旧手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吸收、保留了旧手机中那些有价值的因素,又克服了旧手机中那些过时的、落后的因素,并增添了新的功能,使手机不断更新换代、焕发生机。
师:几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大家知道,每一代手机的出现,都是手机史上的一次突破和飞跃,而新旧手机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请一位同学从三代手机的变化发展中归纳概括出辩证否定观的基本观点。
生: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本节课的突出亮点在于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凸显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受生活,又使学生能从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基本知识;同时也给课堂注入活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激情:课堂的兴奋剂
心理学认为,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做演讲需要一定的艺术技巧,演讲者如果饱含丰富情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必定会深深地吸引和征服听众,让听众被演讲者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慷慨激昂的气势所吸引。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充满激情的教学艺术与风格。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时,不同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的影响大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内容,若教师能采用激越高亢的语调、富有情感的语气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保持高昂的情绪,不断奋进。如果教师讲课时慢条斯理、轻声细语、语言平淡乏味,那样的教学必然缺乏生机、黯淡无光,给课堂带来的只是沉闷的气氛,如一潭死水,让学生无法投入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