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辱骂:你作业没完成,羞耻不羞耻?还好意思说老师不公平,像你这样,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7. 安慰:老师批评你也是为你好,你要学会理解老师。
8. 转移:别生气了,快去做作业吧,想想怎么把今天的作业完成。
正确回应:
“你和小明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批评你,你感到心里不平衡,是吗?”
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了,有被尊重的感觉;标明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说话时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有被理解的感觉。
三、让孩子做选择
【案例】当孩子习惯性回答“不”的时候,给出几个方案让孩子做选择。
把这件衣服穿上!/ 穿这件绿色还是那件红色的?
不允许挑食!/ 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鸡腿?
快刷牙!/ 今天刷牙,是自己挤牙膏,还是我挤呢?
这种方法,对幼儿特别有效。注意选项的先后顺序对选择有影响,孩子通常会选择前者。
四、代替的技巧
国家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很多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家闹矛盾是常有的事。
【案例】
哥哥在家把妹妹惹哭了,妈妈回来很恼火:“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又把她弄哭了。”
这段话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仔细推敲,问题出在最后一句。责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个“又”字,把以前的旧账全翻出来了,也说明以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一次次的责备都没有使哥哥改正。
正确的说法应当把最后一句替换掉。
妈妈:“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
“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这句话没有任何埋怨、责备,而是为孩子提供了改正错误的途径。哥哥要哄妹妹不哭,这个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一定要付出时间、精力、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惹妹妹哭易,哄妹妹不哭难,犯错成本太高,以后自然不敢轻易惹妹妹了,这是一个最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用“我”信息表达
【案例】有一天你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坐在客厅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客厅看电视,他打开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让你和你的朋友无法谈话。
不恰当的回应:
1. 你把电视关掉,回自己房间去!
2. 你再不调小点,马上让你看不成!
3. 你不能把电视声音开得那么大,客人在我们家说话呢。
4.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没看到我们在说话吗?
5. 你怎么这么惹人厌烦!没有脑子啊!
6. 你是故意开这么大的声音来影响我们说话。
以上回应在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在内容上,矛头指向对方,要求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你”信息。当一个人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和情绪,导致冲突。
可以这样表达:“我和你叔叔在这谈话,电视声音太大,都听不清楚,我心里很烦。”
以“我”字开头,指出孩子问题行为,说出我心中对这一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他这些行为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我信息的表达方法是:行为+感受+影响 。
六、尊重孩子的付出
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这道题很简单,试试看!”
如果孩子做成了,那也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成就感;如果没有做成,那就连“简单的事”都没做好,只有自卑感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
“这道题不太容易,可能会有点难。试试看!”
如果答对了,孩子会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较困难的事,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自我评价不会降低。
学会与孩子说话,不仅能与孩子有效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就是思维的方式,应对事情的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附:【家长练习】参考说法
【家长练习1】
女儿:马上期中考试了,好紧张。
妈妈:我知道你心里很紧张,担心临场发挥不好。
女儿:是的。
妈妈:这感觉是不好,我有时也会这样。我看你需要休息一下,我们下去走走吧?
女儿:算了,我还是复习吧。
【家长练习2】
妈妈:“自习课上你们班的一位同学说话,影响了你的学习,你感到心里很烦,是吗?”
【家长练习3】
今天是坐在爸爸旁边还是坐在妈妈旁边吃晚饭?
【家长练习4】
一进屋就看到水池里堆满了盘子,让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你在睡觉之前,把盘子洗好,收拾干净。
【家长练习5】
当孩子坚持要买某件贵重物品时,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它,但爸妈的收入不高,如果买了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开销,我很担心,以后再想办法,好吗?”
【家长练习6】
学滑板很有点难,试试看。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崇川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