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儿子一起读
  故事、读一些古诗给儿子听,但地点就更加随意了:沙发上,床沿边,甚至是我的腿上。而且,平时的讲述互动相对少了些,基本都是我讲他听。当然,这样的讲述随意而轻松,效果也不错,儿子的识字量还算可以,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但为了体现“和大人一起读”的特色,在此次拍摄过程中,我除了像平时一样给儿子读以外,更多了一些互动:如在指导儿子进行讲读时,除了我的范读,我还和他分角色表演读;体验故事中角色时,我将其带入情境,进行表演、想象;在学完故事后,我还与他进行故事的拓展想象,续编了结尾,并进行了表演;了解了花生的特性后,我还联系孩子以前的所见所闻,和他聊了其他的一些植物......最后还为他在喜马拉雅APP上建立了一个账号,将他朗读的故事上传到了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使孩子产生成就感。

  可能是第一次面对摄像机的缘故,儿子在听故事时也会时不时抬起头看看镜头。不过也由于镜头的存在,儿子听故事、读故事都很认真。最有趣的是我们角色扮演的时候,我用童话人物的特殊音色进行了夸张的朗读,把儿子乐得呵呵了好半天。

  虽然我们学习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但由于只有一台摄像机,又要拍近远景,所以后来又补拍了一部分内容,整个拍摄持续了三十多分钟。儿子在全神贯注地学习了二十多分钟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为了体现最真实的效果,这个镜头也被收在了最后的视频中。在观摩研讨活动的当天,这个镜头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在之后的讲座中,他特别强调了在家庭阅读中对孩子的关注。

  他指出,虽然这是一堂微课,但它不同于课堂教学,关注的不是儿童通过阅读识了多少字、掌握了多少知识、积累了多少语言、学习了何种语言表达。它没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它关注的东西只有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中,大人不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避免某些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可能的心理压力,要保证儿童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阅读。虽然它不指向识字的目标,还是具有识字的作用的,教材编排一些儿童熟悉的语言材料,目的就是要引导儿童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情况下,借助自己的口语经验,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帮助儿童跨进“阅读”的大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阅读者。我想这与我之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与效果也不谋而合,我也没有特意教过字,但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还是认识了不少。虽然有时候是连猜带蒙,但基本意思还是能掌握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微课拍摄过程中,儿子一个精彩的回应,让我情不自禁地搂着他亲了一口。看到此景,全场的老师都笑了起来,但大家都觉得温情满满。我在回看视频时,心里也洋溢着暖暖的味道。会后,不少老师纷纷提出要求,要把这段视频带回去,给自己的朋友或家长学习。当然,后来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在偏远的农村,大人的文化程度本来不高,如何实现跟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要读到什么程度?在此,专家们也提出了此时教师的“补位”,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因地制宜地进行“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新教材中更加受益。

  观摩研讨活动结束了,儿子又问我什么时候去他们班上课。我也不由得一愣,是呀,我承接上级的任务完成了,可允诺儿子的任务可没完成。所以我特意和儿子的语文老师联系,申请了一堂课的时间。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目光热切,儿子更是满脸期待;当我在提问时,也发现了儿子一次次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在邀请孩子示范朗读的时候,儿子也勇敢地走到了讲台的前面。要知道,平时儿子比较内向,积极主动走上台是很少见的。我知道,是我的到来给他勇气,也是我们的共读带给他底气。在课结束的时候,我把为上课制作的一些头饰、贴画,都送给了孩子们。虽然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但每个拿到的孩子都像得到了一块珍宝似的。我的到来,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班主任把我上课的照片放在家校QQ群里时,竟然引来了不少家长的报名申请,也希望可以进课堂讲一讲。于是,医生来讲了保健,警察来讲了防拐,银行职员来讲了钱币……孩子们收获着不同行业的信息,我也感受着家长们的热情,更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一份新的认识。

  至此以后,儿子变得更自信了,因为他在手机上听到他自己讲的故事了,在电视上看了他上课的镜头,也在全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收获了大家的掌声。我也很高兴,因为我体验了一年级的教材,记录了儿子的一次成长,也清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儿子收获着,我也在成长着。最近,我又和儿子在书店买了不少书籍,基本上每天我都会和他读上一会儿。也许,从功利的角度看,效率不是很高,但我们都很愉快。相信书桌前、沙发上、床沿边这样的一对身影,会成为我和儿子生命中最难忘的珍藏……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扎根大地的初心力量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7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8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09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0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1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2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3页:资教通鉴·话说陪伴
   第14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5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6页:民间声音·《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第17页:民间声音·你的身体是你的私人花园
   第18页: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第19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0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1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2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3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4页:新论视窗·“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25页:课程平台·“海量阅读”质疑(中)
   第26页:课程平台·说说“海量阅读”——我的疑惑
   第27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8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9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30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1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2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3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4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5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6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7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8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9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40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1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2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3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4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5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6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7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8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9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0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1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2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3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4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5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6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7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8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59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60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1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晚餐吃太晚容易患肾结石?
   第65页:幽默谐趣·漫话漫画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我和儿子一起读
师道情智版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61我和儿子一起读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