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堂里的老师
  凳之间腾跳,大有跟曾老师一起玩闹赛跑的意思。过后大家终于安静了,曾老师也没有特别生气,还是去睡他的午觉。而被小竹枝打到的同学,这时才发觉肌肉有一点点麻麻的疼痛。我也曾经被打到一两次,就像被蚂蚁咬了一下。我们回家当然不好意思跟家里提起,如若提起,便只有更严重的挨揍。

  曾老师有些时候也赶回十几里外的家,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全都聚在学堂门口等他。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我们上学起得早,经过菜地,见到叶面上还有薄薄的冻冰。可见那时候上学有多早。正当我们等得焦急的时候,曾老师骑着他那辆旧单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村口。他先把大门打开,等大家进去以后,才抬着他的单车进入学堂。很多时候,我跟在他的后面,看到他的汗珠正往脖颈下流,我的心忽然有所触动,当时并不明白。只是这一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当时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其实,曾老师并不是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罗老师——高高的个子,脑袋光得发亮,也是个老教师,教我们拼音、识字。罗老师一讲课,大家就发笑,因为他的表情很好玩,大家一笑,他也笑了,然后就开始讲课。有些时候罗老师会做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事情:同桌上课睡着了,还打着呼噜,他走到身边,不做声响,只是用手指挠挠他的腋下。同桌忽然痒醒,举手正要打,一见是罗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家哈哈大笑。然后他才回到黑板前继续上课。

  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老师用奖励粉笔的办法来激励我们一年级同学读书。那个时候粉笔也是很难得的。罗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成绩奖励一些粉笔,主要是白色粉笔,成绩特别好的才有彩色粉笔。记得若是满分一百分,就奖励五根粉笔,其中有一根彩色的。九十几分就只有四根粉笔,成绩太差当然没有奖励,除非是进步很明显的。当时有粉笔奖励还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我总会拿回家给祖母看,说是老师发的奖品,祖母也很高兴。有了粉笔,就可以在地上墙上练字,写了字总觉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那时我家还住在祠堂的老屋里,祠堂稍好的墙壁,巷子人家的外墙,都有我和弟弟的涂鸦,也常常因此被爸妈训斥。

  有了罗老师奖励的粉笔,我从一开始就不觉得读书是一件多辛苦的事,只觉得好玩,很有成就感。一年下来,不知道自己收获了多少粉笔,反正一直到读初中都还没用完。

  后来有同学说罗老师其实也挺“恶”(方言:凶)的,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笑眯眯的,还有,据说他最爱吃的美味是油炸泥鳅。

  黄老师是同村的一个老师,学堂里惟一的女老师。她教我们三年级语文和思想品德,也教画画。唯一不曾忘记的是一次作文课,黄老师要我们以“石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我们那时孤陋寡闻,没有多少人见过石榴,我也没见过,根本无法下笔。后来,黄老师说她家有一盆石榴,可是已经来不及搬来给大家仔细观察了,先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大家看,然后想象着写,以后有空再到她家亲眼瞧瞧。黄老师真的把石榴很具体地画在了黑板上,尖细的叶片,五角星状的红花,圆实的石榴果。我们就着图画,第一次自由想象着写了这篇“石榴”作文。后来看到石榴,感觉跟黄老师画的差不了多少,只不过没想到石榴应该是棵树,不该只是栽在花盆里。但毕竟,黄老师第一次明确地教会我们,作文也需要很多想象的加工,尽管还需要有更多生活的真实。

  学堂里的老师永远都令我们心怀感激,不管他们有没有教过我们。那些已经有点久远的读书岁月,仍然是那么美好。

  就这样,我和伙伴们在学堂里度过了三年简单但无比快乐的时光。读四年级的时候,村里的老华侨回乡捐建了新学校,我们就搬进了三层楼的新式教学楼,仿佛一切都是新的。从此,我们告别了这旧时的“学堂”,正式开始了“新式”学校生活。而学堂里的老师,或进了村里的新学校,或调走,或退休,总之,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教过我了。现在的孩子当然不会知道,更不会在那里念书了,我们在那里度过的时光,对于他们而言,是永远不可能的了。

  但我怀念它,深深地怀念!怀念我的旧学堂,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老校长,我的彩色粉笔,怀念我在学堂读书的三年时光。这三年的日子,既像白色粉笔般简单洁白,又像彩色粉笔那么斑斓多彩。那个时候,尽管傻乎乎的,土里土气,贫穷落后,心里却并不因条件艰辛而感到苦,反倒觉得很快乐。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月光光》的童年记忆,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段经历对于我是多么的珍贵。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扎根大地的初心力量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7页: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
   第08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09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0页:走近名师·秦晓华和他的“走进生命的教育”思想
   第11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2页:资教通鉴·由国学神童李尚容想到的···
   第13页:资教通鉴·话说陪伴
   第14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5页:资教通鉴·家长,孩子心灵的土壤
   第16页:民间声音·《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第17页:民间声音·你的身体是你的私人花园
   第18页:新论视窗·如何做“落地”的教科研
   第19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0页:新论视窗·可不可以“抬高一厘米”
   第21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2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3页:新论视窗·在思维过程中涵养思维
   第24页:新论视窗·“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25页:课程平台·“海量阅读”质疑(中)
   第26页:课程平台·说说“海量阅读”——我的疑惑
   第27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8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29页:课程平台·借“海量阅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育
   第30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1页:别样课堂·初三,我们一起读过的十本书
   第32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3页:别样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第34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5页:学子点击·学会与孩子说话
   第36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7页:边教边悟·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践行策略
   第38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9页:边教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40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1页:边教边悟·以情动人的文章之法略谈
   第42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3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4页:往事今说·只留痴人说梦声
   第45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6页:智慧纵横·鱼漂小故事大
   第47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8页:智慧纵横·预约一场雪
   第49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0页:智慧纵横·与天使同行
   第51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2页:智慧纵横·契机,让教育如此美丽
   第53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4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5页:一页书香·缺匮,是一种生活
   第56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7页:苦乐杏坛·一辈子的阅读
   第58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59页:苦乐杏坛·我的成长之路
   第60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1页:家事如风·我和儿子一起读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晚餐吃太晚容易患肾结石?
   第65页:幽默谐趣·漫话漫画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学堂里的老师
师道情智版改写人生·学堂里的老师07学堂里的老师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