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和2017年保持一致,均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要求。其实,不管要求如何变,只要抓好“一个原则”——立足文本,答案在文中和“三字方针”——读、找、比,相信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对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高考命题者大都会选择社会科学类文章。题目设置为三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设问上更趋向于综合考查。所选文本一般会压缩至4-6段,字数约1100字。今年所考查的文本节选自杨国荣的《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通过从“诸子学”到“新子学”的发展探讨,引导考生思考传统思想如何致力于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寓意深刻。下文通过对其试题的分析,以求更明了命题特点,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
【真题呈现】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