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不打同学,好好学习。”我:“很好!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老师和同学会很喜欢你的。”大成用力地咬了咬牙,点了点头,泪水一滴一滴掉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方面,我多次与大成的父母进行沟通,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慢慢改变他们的无原则溺爱和听到老师告状便打骂孩子的行为;一方面,让大成在同学中表明自己的承诺,并接受同学的监督。只要大成犯了错,我都用这种方式与他沟通。此后的日子里,大成仍然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很明显已收敛了很多。
教育,就是协助孩子成长。当我们因孩子的不当行为感到困惑时,告诉他“孩子,你让我很为难”,孩子则会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局面,他会因此而内疚,并会尝试着做出努力进行弥补。大成在这个案例中获得的成长经历是很丰富的,他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爱;知道了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会给他人的情感造成伤害;自己要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会了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当孩子做出某件事让我们感到困惑时,如果我们很强势地去批评教育,往往会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虽然有时孩子迫于我们的强权不敢表露,但是他的内心也一定会这么想。相反,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为难之处诚实地袒露,用“孩子,你让我很为难”这种方式去表达时,我降低了自身的姿态,扮演了一个求助者。在这个过程,他有能力面对这个问题,并且自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虽然不能保证他明天会成为一个好学生,但至少他有承诺,有做出改变的意向了———这便是一种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