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世界公认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但德国双元制的缺点和不足是什么呢?
在德国模式、我们在学校实验、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教育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过程,学生在企业长期就是围绕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或生产过程的某一个模块进行长时间的劳动训练的;我们在学校的实践中,是将内务工作作为一个模块进行训练;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是教学,是模块教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突出的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模块技能的不断强化和提升,是以其技能的熟、精的不断强化为特征的,其职业教育的核心规律和根本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点”上的不断强化和提升非常突出;其不足之处就在于只围绕生产过程的某一些模块,专业面不宽,有“点”而无“链”。而我国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专业建设,突出的是专业系统性的学习,学校是以教学为主,学生在校是以学习为主,“链”非常明显;缺乏的就是“点”上的训练严重不足,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围绕某些模块、某一项技能进行不断强化和提升,追求熟练、熟练、更熟练,追求精益求精的模块训练却根本没有。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当是扬德国双元制所长而避其短,将专业建设与专业模块训练有机的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围绕专业模块——“点”上的不断强化技能和不断提升技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规律和根本特征;同时又比德国双元制能掌握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达到“点”上强化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顾及“链”;这样,我们就可以建设世界前列、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
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侧重
我们上面讨论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中职为主,但职业教育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其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都是一样的,即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区别只是在侧重点的不同(见表2)。
中职教育由于学生的基础等,侧重于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职业知识技能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社会的最基本需要来确定,职业知识技能更是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载体。高职教育则更侧重于现代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