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然而传统的中年级词语教学,重视反复抄记、死记硬背,只注重字面义的教学,这使得学生本人的情感、认知、体验、已有知识结构等因素被淹没在死记硬背之中,忽视了词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探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经验,内化词义———让词语“富”起来
作为语言教学之一的词语教学是一种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的活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都有了一定的、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人生经验。所以,词语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识之间建立起多样化的联系,只有将所学词语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建立起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这个词语才更有利于真正被学生内化。
一位老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个形容车夫的词是“饱经风霜”,这位老师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很多同学都举手表示见过,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的脸,但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此时,这就唤起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同学回答:“老师,我看到那个车夫额头上面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嘴唇干裂干裂的,有一道一道的裂纹,眼睛深深地陷进去,颧骨高高地突出来。”有的说:“老师,我看到那个车夫的脸蜡黄蜡黄的,他实际上只有三十来岁,但是看上去却已经有五十好几了。”还有的说:“老师,我看是这样的,他的头发乱得像一堆稻草,脸精瘦精瘦的,就剩一张皮了,明显营养不良。”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还能不能从这张脸上看出一些别的什么来,同学们有的回答这个车夫肯定很累,有的回答车夫家里很穷,有的回答车夫身体不好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得“饱经风霜”这个词与生活中饱经风霜的脸联系了起来,生活中的相似记忆被唤起,不仅将这个词变成了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个鲜活的元素,而且对课文中“饱经风霜”的车夫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