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备课分层次。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其三,导学分层次。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其四,练习设计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处理好因材施教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明白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其一,要正确处理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及集体备课的关系。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最基本的一点还是以学生学到知识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应有的知识基础,那么因材施教也就是空谈。而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主要靠的就是集体授课。因此因材施教要和集体授课和谐统一。集体授课是因材施教中的集体授课,因材施教是集体授课中的因材施教。老师的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可见,集体备课也是教学与研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不会影响因材施教。相反,集体备课可以使老师们更加了解自己,并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其二,因材施教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普遍性,而因材施教是特殊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特定的人为特定的社会发展服务。因材施教的一个特点就是发展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使他们将来成为特定的人才,为社会的特定发展服务。学生先在某一方面得到进步,然后在这一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