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引导为基础,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以引导为基础,掌握正确的预习学习方法。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没有过多地去思考文本思想,理解文本的意图。所以就不会拓展开文本,去从自己的身边的生活中搜集更多的准备性知识。”为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学习的实效性,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实施预习层次目标。按其重要性及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层次,即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
3.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小学生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不同特点,探索适合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预习能力培养模式,引导小学生学会正确语文预习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