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生进入初三年级的第一天起,化学教师就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被学生所喜爱甚至为之献身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喜爱化学的机会和手段是很多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实验操作的繁琐,科学性大于趣味性,往往会坐失良机,使化学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与他们在低年级时所神往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些学生甚至放弃化学,这将成为化学教师和学生未来回首的憾事。作为启蒙学科的化学,为何吸引不了全体学生,以致成为憾事?华师大教授皮连生在《智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智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差异很大,智力不仅在个体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较大差异。长期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有些学生许多学科都学得很好,但就是某一门课学不好,甚至只是某一门课的一个部分学不好。因此,就不能单纯用动机、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来解释。主因是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部分欠缺。承认学生有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使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是一个化学老师的职责和追求的目标。分层递进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当今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因而为初中化学教学开启了一扇走向成功的大门,使化学老师渐渐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操作
该操作程序有以下几步:精心创设分层问题—自学思考与实验—分小组讨论辨析—组间交流信息—教师精讲解疑—师生归纳总结—分层巩固练习—分层鼓励评价。各步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创设分层问题:这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