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变革还是守旧
看看学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三代教师齐聚一堂。四十岁左右的学员已到教师生涯的“高原期”,疲倦懈怠无所谓是其外在特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其心理状态。个别学员已到职业生涯的“更年期”,面临着创新和守旧的决择。
不管是“高原期”学员还是“更年期”学员,不变革此生休矣。置换研修提供了打破学员惯常思维模式的良机,在守住自己已有经验和智慧的同时,应主动求变,让自己的教师生涯焕发第二春,或是披上绚烂的霞光。看看培训专家组成员姬秉新教授和陈其老师,看过六旬,依然神采飞扬,他们就是“高原期”学员和“更年期”学员的榜样。学员应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并包地去学习。我坚信学员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必将促使其行为上的自觉。
八、大学精神还是世俗口味
学员天天身处师大校园,培训教师多是师大教师,班主任是师大研究生,天天照面的也是师大的年青学子。过惯了乡野世俗生活的学员如何适应?
环境影响人,也塑造人。有学员主动求变,也有学员被动求变,更多时候学员通过教授感知大学内在精神。
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术礼堂召开“影子实践”的动员会时,四百名学员见识了姬秉新教授真正的品格。姬教授如他自己所言,总是抢着发言,他率性而为,一点儿不畏惧领导和权威,最终让教师培训学院领导按自己的正确意见行事。一所大学,就是由那些无畏无惧的、胆识和学识过人的、可爱的教授赋予其内涵的。教授们的故事和趣事积淀下来,传播开去,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大学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借此形成大学自身的独特风格。在大学,学识可以置权威于不顾。深厚的学术可以给人以骨气,大学的魅力在于对学识的尊重,有学识的教师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正是通过一个个教授,学员们感受着西北师大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的精神。学员也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举止注解西北师大的内在精神。
人们说历史是“察古知今,鉴往思来”的学问。辨析清楚研修中学员的若干价值取向,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学员。学员通过自我辨析,必能认同研修,心系教育,有所追求。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平川区魏家地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