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番禺视“兴教强区、惠教利民”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不断凸显现代化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番禺坚持走教育现代化之路的战略思考与全局定位。正是这种教育发展定位,让番禺教育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公平,渐成上品之境。这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定位,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强争先”之路大略可见。
“创强”前,番禺教育已基本实现规模发展。2000年11月,番禺通过广州市“普高”验收,教育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提速。2002年9月,番禺提出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教育开始走向均衡化、一体化发展。2005年12月,番禺区高分好评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督导验收。“创强”期间,全区投入教育经费达50.56亿元,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强镇及等级学校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化校长、教师队伍和科研兴教等“五大工程”;新创建省、市一级学校、幼儿园91所,比2000年的22所增加69所,增长超过3倍。“创强”极大地改善了番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硬件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区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过渡。
2006年以后,番禺区委、区政府在巩固“创强”成果的基础上,将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纳入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整体规划,确立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2009年初,番禺就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确立“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并以之引领教育现代化之路,推动番禺教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努力构建以“公平、均衡、优质、协调”为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了番禺教育理念、校园文化、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软件水平”的内涵优化,加快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跨越。2011年3月,番禺区顺利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概括番禺区在“创强争先”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转型升级路径,其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体系完备”“机会公平”“特色鲜明”三大层面上。
一是教育体系实现完备优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优教优奖、优园优奖、优师优奖”长效机制,形成了“发展公办幼儿园、规范农村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格局,全区现有等级幼儿园73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35所,100%的幼儿园达到市定基本办园标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大力统筹城乡义务教育,通过实施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农村师资提升、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装备、科研提升质量等工程,城乡学校条件水平实现了相对均等,办学经费投入校际趋于均衡并逐年提高,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仲元中学、番禺中学、象贤中学、禺山高中、广东二师附中等5所学校先后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