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沙滘中学
为有形的“教育接力”;而“上品教化”理念对番禺教育来说,则是无形的“教育接力”。几年前,冯局长就曾说过,番禺提倡的“上品教化”至少要凸显四大特点,“一是结构优,较好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二是模式好,办学体制、管理机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有创意,有革新,形成了科学的运行模式;三是质量高,有特色,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名列前茅,发展势头良好;四是口碑佳,成为独特的教育品牌,有区域内公认的较好的推广价值”。近年来,番禺在践行“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冯局长当年的认知正在变成现实。如今,冯局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强调:“以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双轮驱动的‘上品教化’教育理念,正以‘上品’的姿态推进番禺教育的现代化。它至少要回答好番禺教育现代化‘上品’境界的四大取向:一是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即人本化;二是教育发展战略立足均衡化,即城乡一体,高位均衡;三是教育发展思路在于优质化;四是教育体系构建定位于实现终身化。”育人至善的“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已成为番禺教育人共同的教育导向与价值追求。

  “上品教化”的引擎:行政合力

  “上品教化”教育理念是番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持续转型升级的智慧内核,用冯局长的话说“既是发动机,更是宣传队”。而“上品教化”之所以能够得到重大的推进,则在于番禺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大推力与工作合力。正是这种行政推力与合力促进了番禺教育区、镇、校三级的无缝联动,推动了“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这主要得益于番禺极具区域特色的“以区为主,区镇共管”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较为完善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例如,对于岭南校园文化建设,番禺从三个层面来推进:区级层面,注重“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镇级层面,注重“专家引领、课题研究”,搭建活动实践平台;学校层面,注重“创强促优、特色发展”,支持基础好、质量高的传统名校强化品牌。又如,番禺教育局从宏观(区域)、中观(镇/片)、微观(学校)层面,对“课程研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通过“行政推动、模式驱动、教研带动、片区联动”,推动了富有岭南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发展。

  “上品教化”的载体:岭南文化

  “上品教化”教育理念有两个重要基础: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上品教化”展翅高翔的两翼,阔步前行的双轮。

  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番禺注重厚实“岭南文化”底色,通过建设传承番禺内蕴、体现岭南特色的现代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打造德才兼修的高水平素质教育。正如冯局长所指出的:“在番禺区教育系统提出‘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岭南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番禺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围绕“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实施,番禺制定了《岭南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纲要》和《番禺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大规模、大力度组织了名校品牌建设和校园文化评选,创建和发展了一批富有强烈时代特征、智慧内涵与文化品位的岭南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当记者翻开《番禺区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评比获奖学校自评报告选集》时,就强烈感受到了番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而当真正走进学校置身其中时,记者更为学校独具韵味的文化氛围所感染。

  一走进沙滘中学,一艘古色古香的有着辉煌战绩的“龙舟”跃然眼前,岭南韵味扑面而来;而教学楼前“同舟共济”雕塑则让记者体会到“上品教化 敢为人先”的番禺教育精华,感悟到“同舟共济,击水中流”的沙滘中学精神。沙滘中学的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充满以龙舟精神为核心标识的岭南水乡风情。龙舟,可谓是沙滘中学的“图腾”,是沙滘中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物化标志。在沙滘中学,处处都有龙舟的身影;置身沙滘中学,就如同置身在龙舟的精神世界。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中,撷取岭南广府地区古代史(包括传说)的六个截面,分别是“五羊献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视点·卷首语丝·缓解职业倦怠,教师个人努力至关重要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7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8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9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10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1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2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3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4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5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6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7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8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9页:视点·人物写真·平凡中见证感动
   第20页:视点·人物写真·平凡中见证感动
   第21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教育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路在何方
   第22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教育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路在何方
   第23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用好评估机制,创建绿色班级
   第24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聚焦学生学习
   第25页:教苑·班队园地·家校合力,让爱延伸
   第26页:教苑·班队园地·家访工作的个案分析
   第27页:教苑·班队园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第28页:教苑·班队园地·钟老师,我毕业了
   第29页:教苑·班队园地·鼓励教育不宜多用
   第30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1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2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3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4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5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6页:教苑·学科教研·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悟性培养
   第37页:教苑·学科教研·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悟性培养
   第38页: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第39页: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第40页:教苑·学科教研·让小题大作时,大题也在小作
   第41页:教苑·学科教研·中学数学教学,请不要错位
   第42页:教苑·学科教研·中学数学教学,请不要错位
   第43页:教苑·学科教研·数学样例设计的策略
   第44页:教苑·学科教研·数学样例设计的策略
   第45页:教苑·学科教研·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
   第46页:教苑·学科教研·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
   第47页:教苑·学科教研·立足课堂,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第48页:教苑·学科教研·立足课堂,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第49页:教苑·学科教研·对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思考
   第50页:教苑·学科教研·对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思考
   第51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2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3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4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5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6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7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8页:博览·杏坛三味·教书,为了什么
   第59页:博览·杏坛三味·由教师穿女仆装上课说开去
   第60页:博览·杏坛三味·一堂令人遗憾的作文课
   第61页:博览·杏坛三味·“美好教育”成就奇迹
   第62页:博览·域外经纬·源于诺贝尔奖授奖地的启示
   第63页:博览·域外经纬·源于诺贝尔奖授奖地的启示
   第64页:博览·粤教新声·全省40个单位、80人被评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65页:博览·粤教新声·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公布
   第66页:博览·文苑长廊·他们
   第67页:博览·文苑长廊·乡间繁华
   第68页:博览·信息平台·网络正在改变世界教育方式
   第69页:博览·信息平台·家庭环境影响7岁儿童的语言和读写能力
   第70页:教苑·教学拾粹·岐义处追问,问出所以然
   第71页:教苑·教学拾粹·话说“游戏”
   第72页:广告
   第73页:广告
   第74页:广告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广东教育综合版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15“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2013-03-05 2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