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活动引领科技教育普及
普及科技教育,除了有常态化的课程载体,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了 “四模”科技小组、信息学竞赛小组、天文兴趣观察小组、植物标本制作小组等15个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涵盖了全校所有学生。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相应研究探索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面向全校师生组织不下20多项科技发明和创造活动。历时一个月的科技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全校所有班级和同学都竞相展示集体和个人科技特色。以科普教育中的生态环境教育为例,学校将生态环境教育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营造生态化的科普教育大环境,利用各种纪念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明白“护绿·爱绿”的重要意义;通过新闻地理、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国旗下讲话、开辟科普宣传栏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生态科学知识;通过举行“绿色行动班”的评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绿色消费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通过举行“低碳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节水节电意识……科普教育,就是伴随一个又一个紧密贴近实际,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活动,引领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形成。
开发乡土资源,促进创新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文/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严青芹
一、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及乡土资源创新教学的优势分析
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其根本价值目标,在于发展学生,改善人生,培养起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根”的意义,其浸润与熏陶作用十分重要。
高明区东临西江,沧江横贯境内,三面环山,山青、水秀、林茂。西部,老香山、托盘顶、凤凰山等环列其间;中部为绿色宝库,佛山第一峰——皂幕山崛起成莽苍苍、黛绵绵的绿色屏障,为佛山八景之“皂幕凌云”;东部五水相连,两江交织,构建出城市与山水有机共生,人文与景观自然交融的滨江人居之城。2004年,高明区人民政府综合集体智慧,把高明优越的山、林、水自然与未来城市发展目标融合于一体,创造性地将“山”、“林”、“水”、“都”四个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提出了“山林水都”的城市发展定位。这些,成为了我校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不可多得的重要教学资源。
二、乡土资源创新教学中寻找最开放的科技创新教育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都应在学习中共同成长,而乡土资源创新教学恰恰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
开展乡土资源创新教学,我校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根据周边的乡土地理,结合自身条件,有针对性的设置了《高明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分析》、《高明区城中村现状的调查分析》、《对高明区整治秀丽河工程的调查》、《高明区光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关于高明区人们节水意识的调查》、《高明区节日浪费现象的调查与分析》、《高明区电子垃圾的调查与分析》、《高明区水泥、陶瓷行业对环境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