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文/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海侠

  在《丑小鸭》一文中,丑小鸭是“变成”天鹅,还是“成长为”天鹅,说法不一。本文将从《丑小鸭》的教学现状出发,从文本、文学的角度试作分析。

  一、《丑小鸭》的教学现状

  《丑小鸭》一文,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知道丑小鸭的故事,知道丑小鸭出生后所经历的一系列遭遇,后来成了天鹅,即使教材不选此文,学生也知道这些,现在,作为教材选文,学生学习过后,情况如何呢?他们对丑小鸭是“变成”还是“成长为”天鹅,如何看呢?笔者曾针对丑小鸭是“变成”还是“成长为”天鹅的问题,分别对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作过问卷调查,同样的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

  “为什么不能说丑小鸭变成天鹅?”调查表明,七年级中有40%的学生回答“本来就是鹅”,2%的学生回答“人们认为他是鸭”。九年级中有68%的学生回答“本来就是鹅”,也就是说七年级、九年级中分别有42%和68%的学生认为丑小鸭是由鹅长成鹅,而不是变成的,同时也意味着两个年级分别有58%和32%的学生不清楚此问题。“如果说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你怎样理解?”对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从文学形象来理解的在两个年级中只有36%和46%。在这里,不得不说“成长”与“变成”之间已有了明显的不同,成长意为生长,是事物由小到大的量的变化;变成是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

  那么,《丑小鸭》一文如何解读,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彻底呢?一般来说,阅读文本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阅读:一是文本本身层面,即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二是文本内蕴层面,即作者借助文本所传达的意思。

  二、从文本的角度解读

  为解决是“变成”还是“成长为”的问题,我们暂不对构成文本的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单对文本的主体人物——丑小鸭进行解读。《丑小鸭》一文主要讲述了丑小鸭的成长经历,以时间为线索,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是历尽艰辛、受尽磨难,那么,如何解读文本呢?

  1. 从丑小鸭自身来看

  笔者认为,丑小鸭的成长经历可以概括为躲——逃——跑——渴望——向往——实现梦想,丑小鸭的“躲”“逃”“跑”是以退为进,也是为了保证生存下去,保存生命,更好的生活下去,丑小鸭的愿望是从无到有,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是从保存生命到向往生活再到追求美好,整个文本渗透着生存——生命——生活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单就这层意义来说,丑小鸭的经历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磕磕绊绊,但仍需要对生活抱有活下去、积极地活下去的信心,那样,美好便可能会在下一个转角出现,这对学生就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我们知道《丑小鸭》一文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作此文也在告诉读者面对困难、挫折等情况时也应像丑小鸭一样采取不放弃、不断追求、不懈努力的态度。

  2.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

  《丑小鸭》一文被选编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中,它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落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视点·卷首语丝·缓解职业倦怠,教师个人努力至关重要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7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8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09页:视点·粤教聚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
   第10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1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2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3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4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5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6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7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8页:视点·特别策划·“上品”教育 教育“上品”
   第19页:视点·人物写真·平凡中见证感动
   第20页:视点·人物写真·平凡中见证感动
   第21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教育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路在何方
   第22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教育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路在何方
   第23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用好评估机制,创建绿色班级
   第24页:视点·治教治校方略·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聚焦学生学习
   第25页:教苑·班队园地·家校合力,让爱延伸
   第26页:教苑·班队园地·家访工作的个案分析
   第27页:教苑·班队园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第28页:教苑·班队园地·钟老师,我毕业了
   第29页:教苑·班队园地·鼓励教育不宜多用
   第30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1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2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3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4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5页:教苑·专题文汇·专题 科技教育
   第36页:教苑·学科教研·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悟性培养
   第37页:教苑·学科教研·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悟性培养
   第38页: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第39页: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第40页:教苑·学科教研·让小题大作时,大题也在小作
   第41页:教苑·学科教研·中学数学教学,请不要错位
   第42页:教苑·学科教研·中学数学教学,请不要错位
   第43页:教苑·学科教研·数学样例设计的策略
   第44页:教苑·学科教研·数学样例设计的策略
   第45页:教苑·学科教研·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
   第46页:教苑·学科教研·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
   第47页:教苑·学科教研·立足课堂,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第48页:教苑·学科教研·立足课堂,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第49页:教苑·学科教研·对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思考
   第50页:教苑·学科教研·对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思考
   第51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2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3页:教苑·教坛点击·毕业典礼文化缺失现象的追问及重构
   第54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5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6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7页:博览·教师·校长工作室·培育工作室文化机制 强化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成效
   第58页:博览·杏坛三味·教书,为了什么
   第59页:博览·杏坛三味·由教师穿女仆装上课说开去
   第60页:博览·杏坛三味·一堂令人遗憾的作文课
   第61页:博览·杏坛三味·“美好教育”成就奇迹
   第62页:博览·域外经纬·源于诺贝尔奖授奖地的启示
   第63页:博览·域外经纬·源于诺贝尔奖授奖地的启示
   第64页:博览·粤教新声·全省40个单位、80人被评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65页:博览·粤教新声·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公布
   第66页:博览·文苑长廊·他们
   第67页:博览·文苑长廊·乡间繁华
   第68页:博览·信息平台·网络正在改变世界教育方式
   第69页:博览·信息平台·家庭环境影响7岁儿童的语言和读写能力
   第70页:教苑·教学拾粹·岐义处追问,问出所以然
   第71页:教苑·教学拾粹·话说“游戏”
   第72页:广告
   第73页:广告
   第74页:广告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广东教育综合版教苑·学科教研·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38基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2013-03-05 2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