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问题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简而言之的话,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我们的学校文化在其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缺失,其集中表现为对学生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的漠视与疏离。
三、重构:毕业典礼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毕业典礼是学校文化的展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毕业典礼自然也应各展风采。我们无法制造出一个毕业典礼的模版,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们的学校在筹办毕业典礼时,若能力避以上所列举到的一些问题与缺失,并能借鉴学生与家长们对毕业典礼的意见与重构,始终以学生们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那么,就一定能筹办出学生们喜欢、家长们满意的毕业典礼。他们喜欢了、满意了,毕业典礼的功效,学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学校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一个真正的、规整的毕业典礼,应该包含并凸显出尊重与平等,感恩与责任,分享与联合,传承与发展等理念。而以上理念的凸显与达成,则与交往紧密相关。尊重与平等是交往的前提与本质,感恩与责任、分享与联合、传承与发展则在交往中完成,他们是交往的结果。
学校核心价值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历史传统与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并深受其影响。同时,学校的文化价值,还受学校自身的传统与现实的影响,等等。因此,如何做到“多”与“一”的统一?如何达成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我们需应用文化整合的策略。一方面,兼顾各方,注重价值的多元性,另一方面,还必须主次分明,有所取舍,以求价值的统一。
在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很好地处理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利用经验分析,采信各方,同时,也要借鉴历史经验,立足于时代特色。这样形成的学校文化才不至于脱离历史经验与时代背景。但是,我们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历史的、现实的物质与精神资源条件。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核心价值的确立与发展,必须立足于本校的资源条件,而最终还是要立足于教师与学生身上。因为,“学校文化个性最为深入的表现是在师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学校活动的过程和处理各种教育事件的方式方法上,它也是学校文化个性形成中最富有活力和能将文化精神转成真实的教育力量的构成。”(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所以,应充分地调动全体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决策,这样有利于价值共识的形成,有利于文化精神的内化与转化,有利于学校各项事务的开展与发展。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