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建工作室媒体文化
1.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手册》。《学员手册》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员的通讯录、工作室所在单位的办公室分布及号码一览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工作室跟岗培训工作总计划、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岗教师自己填写,包括学员跟岗学习计划、跟岗听评课记录、参加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记录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种活动,并对工作室跟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建议等。
2. 设计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跟岗日志》由跟岗教师每日填写,旨在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为,然后在接下来的跟岗活动中,能有意识比照、调整自己的研修行为,增强研修的“内驱力”,强化研修的实效性。
3.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主持人填写,分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听评课记录、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与跟岗教师谈心记录等板块,及时记录工作室的动态。
4. 开设和及时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ssjiang2007)分设了工作动态、带岗日志、研修天地、读书交流、他山之玉、英语沙龙、教育杂记、家校互动等栏目,由主持人和跟岗教师共同更新博客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简报。工作室简报以周刊的方式,跟岗的三周已经出版了三期。具体栏目由班长和简报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稿件全部为工作室成员的原创。
(三)创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组建初期,经过全体成员在开班典礼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章程》,讨论通过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班委会职责》、《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制度汇编》,每个成员人手一册,由纪律委员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渗透,跟岗教师在三周的跟岗研修学习中,精神状态饱满,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所有活动,确保了跟岗学习的纪律和质量。
(四)建立工作室组织文化
建设了强有力的班委体系,打造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为加强工作室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为营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人际氛围,为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室搭建成为每一个成员的研修平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室通过自我推荐、全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工作室简报编辑1名、博客管理员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达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时,明确了班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班委实行例会制,按日程表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分工协作,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打造了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
二、通过课题引领,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开设讲座和专家讲学,清除科研障碍。为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跟岗第二天就给全体成员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同时,在跟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针对跟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召开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子课题开题鉴定会”,邀请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卫国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命题”、“破题”和“开展研究”进行了专场讲学,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二)统一总课题,做好子课题的自选与申报工作。工作室以笔者获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二批(2012年度)立项的《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英语课堂的研究》(立项编号为【2012KTG07】)这一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列举了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同时,工作室通过研究性知识与方法学习,在跟岗过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破解教学难题,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培才学校的詹福艳老师,根据自己常年带初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了《推行“ 讲练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