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工作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形成工作室和谐温馨的“群体动力场”
工作室的跟岗研修学习强度是比较大的,加之跟岗教师都是来自省内各个城市,她们在整整三周的跟岗时间内,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无形中面临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适应。而这次跟岗的十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牵挂,更是让她们难于安心学习。这时候,加强工作室的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让工作室成为她们在珠海的家,让主持人成为她们在珠海的亲人。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观察、照顾她们的情绪,更有效的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一)跟岗报到、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
1. 跟岗报到直接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周日下午,当跟岗教师一到提前准备好的酒店大门的时候,发现主持人亲自在迎接,而且开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个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会化作感激和感动。这就给了跟岗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 开班典礼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及所在学校的首因印象和专业信服度。这个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学员接下来的三周跟岗学习。所以,在开班典礼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区情、珠海教育市情》简介就很有必要。这给了跟岗教师一个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教研氛围浓郁,领导很重视等等。而接下来的工作室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委会建设讨论,更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结业典礼作为成果展示会也好,作为告别会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工作室成员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三个星期的同舟共济,三个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个星期的并肩作战,离别,已是依依不舍。结业典礼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别和难舍难分。最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约而同都准备了纪念礼物。在主持人打开刻有跟岗教师自己名字的纪念水晶镇纸的时候,所有人一片惊喜的欢呼声;而在主持人为跟岗学员一一颁发这份跟岗纪念品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都过来合影和拥抱。主持人也没有想到班委会为学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准备了纪念礼物。爱是爱的回报,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开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在周末,组织跟岗教师到珠海本土的风景名胜游赏,一来增进同伴的了解和友谊,二来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风情迥异的景观和多样的活动中,减轻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贴心和温暖。比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组织了跟岗教师自行车环游珠海的绿道,参观了野狸岛、珠海渔女、情侣路、海滨公园、石景山公园、圆明新园、古元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工作室还组织了很多联谊活动。比如说与鲍当洪工作室、孙新工作室的联谊工作餐,又比如说为庆祝子课题顺利开题的烛光晚餐,还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岗老师的欢迎。在跟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请跟岗教师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学员谭美婉老师邀请跟岗教师到家进行“零食会”。到中山听课的时候,中山坦洲的学员周新花老师邀请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岗开始的时候有欢迎晚宴,跟岗尾声的时候有珠海本地学员宴请外地学员的大餐,结业的时侯有毕业宴会……所有这些活动,加深了工作室成员的彼此了解,增强了工作室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成了跟岗学员们结业视频的最温馨、最打动人心的花絮。
工作室人文关怀的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群体动力场”,对跟岗教师群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正如有跟岗老师在工作室意见征集与反馈时这样写道:“感动于江老师的温暖笑容和工作室推陈出新的活动,感动于来自江老师和工作室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正是这种温暖,让我安心于原本想着漫长而艰苦的三周跟岗学习。而且,温暖,让这次跟岗学习变成了所有培训中最难忘、最有收获的一次……”
综上所述,正是通过以工作室内涵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探索工作室文化创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群体动力场的本质内容做好工作室的内涵文化建设,促进了跟岗教师的研修效果,优化了工作室的科研、人文环境,形成了有创新力、有凝聚力、有学术研究精神的工作室“睿智明道、坚韧卓越”文化,提升了跟岗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了工作室跟岗工作的实效性。
(本栏目,由本刊与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