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个方面,不论是从选文作者、文本主体人物,还是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他们的用意是一致的,这一共同点,笔者认为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本所表达的这层意思,也是丑小鸭成长为天鹅的辛酸史、奋斗史的流露。
三、从文学的角度教学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我们知道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地夸张性。
文学作品的功能具有多重性,教育作用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典型形象体现社会生活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内容也是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在《丑小鸭》一文中,丑小鸭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形象,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说或者听别人说自己或别人由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这就意味着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作者当时创作时的主观意图,也就是已经产生了形象大于思想的文学效果,如同严监生、阿巴贡、葛朗台是吝啬鬼、守财奴的代表,桑提亚哥是“硬汉性格”的代表一样,丑小鸭已经作为一个由不美丽到美丽、不理想到理想、不成功到成功的代表,这是文本内蕴层面所传达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说丑小鸭变成天鹅也是说得通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分别从文本、文学的角度解读《丑小鸭》一文,便可以解决“变成”还是“成长为”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很多问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