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归路”,并在里面越走越深,发现了一个更大更奇妙的世界。

  开朗之境:教育原本就是生命与

  生命的连结

  通过西方心理学各种流派的学习,比如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庭系统排列、艾瑞克森催眠、精神分析、NLP简快疗法,她开始接触内观、静心、禅修等实修系统。

  在内在探索道路上,历经十几年的实修和体悟,她将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中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更创造性地将其精髓融入到儿童教育与父母成长课程之中,同时提出“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家长,而萨提亚家庭成长模式是儿童教育最有效的支持系统”的观点。

  王树曾在其《透析童年》一书这样写道:每一个生命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天使的来临。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他不仅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看到、触摸到的小身体。他的生命内部,同时带着宇宙所赋予每个人灵性的能量和信息。他犹如一组密码,承载了一个生命成长的全部资源,这使得婴儿的生命拥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性精神和具有创造力的生命特质。其实,我们也曾经是这样,只是在我们破译这些密码、进行自我创造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教育、我们身边的成人,让我们的内在需求,存在太多的缺失,而非满足。比如,归属感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认同感的缺失、爱的缺失、自我的缺失,于是,我们迷失了自己。这种缺失,并不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消逝,而是隐埋在我们生命的最深处,我们很少会清晰地觉察到它们,但它们却是我们生命的“老板”,每时每刻都在指挥我们的思想,牵动我们的情绪,主导我们的行为。了解我们自己的需求,也了解孩子的需求……

  王树老师的这个论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其生命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2003年的一天,王树坐在幼儿园小院子的长条椅子上。那已经是下班时间,但还有小部分孩子没有接走。忙碌了一天的身体与大脑,在那一刻只想静静地坐在那里发呆。

  开新园的生活总是忙碌而具有挑战,但在那个想证明自己价值的年龄,这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机会。但是,每一天从早到晚工作,每一个周末还要举办家长咨询与讲座,连续的征战让心中原本充满的激情伴随着身体的疲惫渐渐黯淡下来。

  三岁多的吉吉从楼道里静静地向王树走来,她猜孩子是寻找自己。这个小男孩从不说话,这给了家长和医生们众多的猜测。在一阵阵的恐慌与担忧中,“自闭症”这三个字很自然也被很隐秘地安在了吉吉头上。

  从入园的第一天起,他就只跟着王树呆在办公室里。那时候,王树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园长。记得接吉吉的那天,王树与吉吉妈妈穿着花色相仿的碎花上衣,不知是因为这个巧合,还是王树对他的友善,让王树从那天起成了这个孩子的直接照顾者。

  看着孩子走向自己,王树头脑里立刻产生了一个自动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声音在说:“你又要来麻烦我,我已经很累了。”当然,由于有多年的职业训练,王树的头脑对此念头很快进行了转化。当孩子站在王树面前的时候,她带着转化的结果并稍微加入了一点心的能量,主动跟孩子说:“吉吉,老师今天很累了,你自己去玩会儿吧!”

  吉吉看着老师,并没有因为她的话而走开,也没有因此恐惧,他依旧静静地站在老师的面前,静静地注视着老师的眼睛,他的眼中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就在王树一片迷茫的时候,他突然伸出小手,柔软而宁静地捧住了老师的双颊。这出乎意料的举动,使她愣了一下。紧接着,就在她还依旧不知所措的时候,孩子再次缓慢而轻柔地将头靠在老师的肩上。

  那一瞬间,王树不知发生了什么,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一股气息涌上,带着太多天的疲惫和一些不知什么时候隐藏下来的委屈从腹部升到胃部,然后升到喉咙,最后顺着她的双眼流了出来。是的,老师哭了,被一个孩子的抚慰触动了。

  吉吉就那样静静地趴在老师的肩头。过了一会儿,他再次宁静地抬起头,他的眼看着老师湿润的眼镜,久久没有移开。她的内心跳出了一个词汇——连结。是的,就是一种连结的感觉,是一种超越了外在,一种很深又很柔软的心灵的碰触,就如同心被亲吻了一下。老师的身心,得到了吉吉爱的滋养。

  那天之后,王树的脑海里总是闪过“连结”这个词汇。这个不是来自头脑的概念,而是由身心引发的一次深刻而清晰的体验。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和吉吉一样,天然拥有这种与人、与事物“连结”的能力,而每一位父母也曾经都是孩子,那这中间是什么原因使得成人失去了连结的能力?是什么阻断了亲子之间的连结?如何帮助家长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如何帮助家长营造好的家庭环境,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性?如何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内在需求?如何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成长的规律?

  带着这些疑问和使命,王树老师创办了靛蓝纪家庭成长学院和心灵树生活艺术馆,借助教育学、心理学,帮助家长实现与自己的连结、与孩子的连结、与环境的连结,深入教育的本源。

  (本文图片由王树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新闻·言论
   第07页:新闻·一线
   第08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09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0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1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2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3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4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5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6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7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8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19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0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1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2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3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4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5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6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7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8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9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0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1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对比与思考
   第32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乘法教学对比
   第33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4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5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6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7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8页:实践·“互评自改式”作文教学
   第39页:实践·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律常识教学中的运用
   第40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1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2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3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5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6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7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8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49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0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1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2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3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4页:实践·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第55页:实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第56页:实践·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实践
   第57页:管理·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第58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59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60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1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2页:管理·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第63页:班队·叙事·给我深情,还您拥抱
   第64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5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6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7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8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69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0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1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2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3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4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5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6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7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8页:随笔·教育是一种影响
   第79页:随笔·生活中的作文
   第80页:广告
   第81页:广告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广东教育综合版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28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